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谭德成专栏|旧日长轨

作者:谭德成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10-23 16:11:42

undefined

已是深秋了,重庆歌乐山脚下依然还是一片盎然的生机。卧躺在这里的一条旧日长轨上,被时代赋予了浓浓的文艺范儿。因为这条长轨就在四川外国语大学附近,满载着成千上万学子的青春记忆通向了世界,不曾被时光遗忘。

来到这里那天,是一场夜雨之后,温度直线滑落。衬衫加上薄外套,仍有丝丝凉意,但是丝毫没有降低我喜欢这儿的热度。在标识“旧日长轨,铁路街区”的路牌引导下,静静地向纵深处走去。轨道、步道并行延伸,两侧古树密集,遮天蔽日,微风拂过,沙沙声响,时有片片彩叶悄无声息地在面前飞舞。古树脚下间隙的站台遗址全新植入“记忆”理念,沿路花草一簇簇、一丛丛,或安然浅笑、或随风摇曳。浸润雨水后的枕木,黑得透亮,木纹层层剥蚀如丝,牵出一段又一段的悠悠岁月。

这里有“风动歌乐山、潮涌嘉陵江”的美誉。紧邻渣滓洞、白公馆、烈士墓以及国家森林公园,是一片红色如画、绿风卷浪的土地。当年坐落在这里的重庆特殊钢铁厂留下了这条全长只有几公里的专用铁路。从原钢厂区出来,穿过映山红隧道、渣滓洞隧道,经过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两所大学,到达梨树湾。如今这里树也静,风也止。曾经沉寂多年的废弃铁轨又现光彩,道旁不再是乱蓬蓬的杂草,更不是满目疮痍的没落废址。徜徉其间,格外的舒心和宁静,似乎时光在倒流。脑海里却突然想起当年我在大巴山深处一个矿区见到火车的情景,燃煤的火车头轰隆奔跑,汽笛鸣荡在山谷,拖出一缕长烟,车轮与轨道碰撞出哐当哐当的巨响,穿梭奔跑在喧嚣的厂区,不分白天夜晚都是热火朝天的景象。我想,这里当年或许更加热闹吧。

变旧为新,变废为宝,善于挖掘美好的智慧,在这里闪烁出耀眼的光芒。有智者脑洞大开,一条废弃的铁路,活脱脱地变成一条枕木铺路、远离烟火、绿荫如盖的理念街区,让游人和太阳、月亮、星星一齐散步。独具匠心的是,旧日的小酒馆、图书馆、映画馆,全是现代流行的抽象表达,改造出了旧貌新意。川外记忆站、红梅林站、白公馆站、渣滓洞隧道站,一眼百年穿越的故事浮现。昔日的集装箱广场,现在依旧还旧,命名为旧日广场,落座在“山海”边上,满溢的情思在林间流淌……

行走在一条文艺指数爆棚的铁路街区里,尽管提质工程还在善后,上下延伸的步道也还在施工,但其掩盖不住的魅力已经吸引住不少往来的人群。重逢新生的小铁路,链接起红岩文化景点,依偎的红岩魂广场,让这里的一草一木沐浴着红梅的芬芳;亲密牵手的川外边上的景观大道与这里无缝衔接,太阳透过树叶形成的光瀑飞泻,遍地涂上金辉;一到秋冬交替时分,银杏树叶漫天飘落在轨道上,一路铺满软软绵绵的风情。这里没有改造前,是不少青年男女初次牵手的地方。而今,不仅仅是青年男女来这里牵手,还有牵手打卡网红景点的中老年朋友。因为这里,“重是重逢的重,庆是庆幸的庆”,浪漫是有缘而至。

午时许,慢悠悠地步行于渣滓洞隧道。虽然此“渣滓洞”非彼“渣滓洞”,但是看见“渣滓洞隧道”几个字时,还是免不了联想,心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重庆解放前夜的情景,仿佛触摸到了为祖国献身的英雄群体形象。走着走着,隧道深处忽如夜空,一颗一颗亮晶晶的星星缀满天穹,置身其间,犹如穿越时光隧道。约十分钟后,隧道洞口射进来的一束光,照亮着我走出了隧道,也走到了铁路的端头。这里是一口洞天,沟壑里的一条小溪,蜿蜒着,围着小村子,从小桥穿过。

信步走上小桥,找了块石板坐下来。黄葛树下秋风徐徐,光影婆娑,真是歇息的好地方。我要了一杯绿茶,就着茶香静静地听那从歌乐山上传来的鸟鸣与松涛……

编辑:胡晨愉 全丽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