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谭华睿专栏|江南烟雨落小桥

作者:谭华睿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10-24 10:30:53

又是月圆,皎洁月光银露似的洒满人间。横斜于窗台的竹影,在风中颤动,盈盈一握的纤瘦枝影,美得让人心惊。荷池流水的反光,在花园的短墙上,轻纱似的浮动。

清风翻越篱笆,细云贴着檐角,寄宿银河的星宿,在如墨天幕攒动,鸣虫于布满青苔的墙根,叫出心间的浓云薄雾,颇有几分“芳草不歇,虫鸣不止”的江南雅趣。

“二十四桥明月夜,多少楼台烟雨中。”诗卷是画卷,更是悬在心头的几句哲言。诗人们寄旅江南,在渡口或篷船,握一盏黄酒,凝望含烟的山水、匆忙的行人,有感发出“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喟叹。漫漫烟云和微风细雨始终挥之不去,那就取道水乡,就着悦耳柳笛和桥边春色,引渡江南的烟雨和红尘,心中的平与不平,和着诗里的意气与杯中酒,一饮而尽。于是,在时光的尽头,世事消弭了,诗卷里的兵刃戈矛、意气风发还在延续。

行道江南的诗人是幸福的,他们以此地深沉的人文为画轴,用灵秀的山水作卷帙,勾绘出了世界的美态和生活的哲学。

$_]0QXXFB9(0KHY6M@42UG2.png

星辰满天,地气微凉,与朋友告别,离开故乡,向陌生地进发。途经驿站,择小船沿江而下,直至江南,柳依风随,流影碎地,好月相从,这个安静而神秘的地方,真是寄旅栖身的绝佳地。忽而,黑影暗了船窗,雨声嘈嘈,拍打船舱,沿途经过的小桥、人家,都被雾气拢在虚影中,风吹大湖,烟水袅袅。而身后的故乡,似乎越来越远,越来越难以形容。于是乎有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孤舟客子和羁旅之思。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吸引游人的,不光是诗和人文的沉淀,还有各式山水美景,让人登高有临远的气概,近水有海纳百流的柔情。

在逐水而居的古镇,择间小屋住下。小格子窗外,一个屋脊接着一个屋脊,胼手胝足似的连贯。深巷里的墙壁、墙根下的水渠、浮雕各式花草的屏风,颇有几分古意。屋后勾栏的长廊下,河面房屋的倒影,宛若宣纸铺陈的画卷。一不留神,一条游鱼便自远方飞驰,啄食垂在水面的吊兰。长廊边的木樨盆栽,零星花瓣飘落,给水中倒影添上几分点缀。

巷里巷外,一步一景的园林随处可见。踏入小园,屏风后木栅栏围成的花圃,丛草附根,翠叶抱枝,各式藤蔓沿木架攀爬,向上向外,沿路分支,似打破了生命的块垒。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园林外,小桥横亘。通往家门的桥影,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和辉煌,也是江南儿女温婉多情的呓语。

D9(7N}GQ(A~096N6HQ~1R2D.png

乌鹊桥、渡僧桥、饮马桥、积善桥......一座桥有一个故事,一座桥连一段情感。桥边柳枝,万绦垂地,月映千行影,似在等什么人。流转于小巷石桥,青石板上的脚步声迅速轻捷,似跟着小鼓点的节拍,转到桥上,水面零星几点浮萍,低头时,乌篷船从桥底穿过,而抬头,岸边柳枝影中,小女孩撑着油纸伞,嬉笑走过,回眸对望,俯仰之间,似隔了千万载。

苏州古城,随处可闻小船的摇橹声,嘎吱嘎吱,近来又远去。岸边楼头,说书茶馆里,评书先生嘴里的逸闻一段接着一段,醒木拍在案上,紧跟着叫好和笑骂。

夜静了,站在窗口,月亮似被吊起来挂在半空,映照石板、屋檐和小桥,静悄悄的,恍若人们沉寂下来的小心思。清晨曙光催着一条小舟行来,湖面荡漾一圈圈涟漪,摇动着桥影、屋影。睡僵的身体活络起来,开门声、倒水声此起彼伏。

下雨时,水乡里的小孩们也不闲着,沿小巷走,一直走到桥头。抓住横梁,下到台阶,双腿一荡,荡到水里。仰头望见隐现在烟雨中的桥影树影屋影,人和物都模糊起来,棱角带着莹润的光泽。桥边横斜的杏花,历经世事跌宕,依然娇媚盛开,一簇簇,仿佛一直开到了天边!


编辑:陈一豪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