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灵专栏|重阳风筝线爱长
作者:陶灵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10-24 11:55:06重阳秋高气爽、微风轻拂,满山坡的野菊花星星点点,正是放风筝的好日子。有童谣唱道:“九月九、是重阳,放风筝、线爱长。”
儿时,小伙伴们这时候都忙碌起来。从屋后坡上砍来一根南竹,劈断、破开,划成一根根细篾条,绑扎好一只风筝架子,再从床铺下拿出收藏了很久的桑皮纸,又轻又薄,细心地糊在架子上。按自己的想象,涂上水彩颜料,做成了一只只五颜六色的风筝,像蜻蜓、蝴蝶、燕子……那时候乡村孩子的动手能力都很强。
风轻轻吹,一只只美丽的风筝在高高的天空曼舞。村外的田野、后山的坡上,牵着风筝线的小伙伴在跑、在叫、在笑、在跳,一片欢腾的景象。重阳节放风筝是“放晦气”,风筝飞得越高最远,晦气跑得远远的。
八岁那年,在姑爷的帮助下,我花一整天时间,做成了第一只风筝。那是一只再简单不过的“王”字风筝,没涂颜料,伙伴们嘲笑说像只老母鸡。我心里难过,等他们回了家,才悄悄放飞。我的“老母鸡”很听话,迎着微风,轻快地飞上了天。
我牵着线,望着风筝,跟它慢慢地跑。跑着跑着,可能拉风筝用力过猛,或者姑妈给我的棉线旧损了,反正,它挣断我手中的线,飘走了,飘到山沟的那边。沟上没有桥,我不能过去捡。
做得那么辛苦,却又被嘲笑的风筝,突然一下子就没了,我觉得好心痛,真想哭一场。姑爷知道了说:断了线正好,晦气跑了,千万不能捡回来。
很快我又做了一只风筝,比先前那只好看多了,飞得也更高,伙伴们没再说是只老母鸡。不过,我一直保存着第一只风筝挣断了的那根线,那根绕在一小节木棍儿上的长长的棉线。
为纪念做的第一只风筝,我写了一首诗:
我和表姐去放风筝
风筝在天上偏偏斜斜
怎么也飞不高
真难看
我没理睬伙伴的嘲笑
为了做这只风筝
篾条划破表姐的手指
染了血的风筝在天空像一朵彩云
后来,风筝飘走了
表姐也出嫁了
我的风筝
还是用的那盘线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汪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