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查晶芳专栏|活字芬芳恒久远

作者:查晶芳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10-28 15:49:06

宽大的案桌上,一长形木框里,数百粒木活字依次入内。起初,它们闲淡懒散,或斜倚侧立,或各拥一方。突然,咔!咔!犹如“起立”的号令响起,木框即刻被绷得紧紧的,字模们霎时紧密相依,头颅高昂,身姿笔挺,像严阵以待的士兵随时等待出征的号令。

“将军”来了。只见他拎起喷壶,清水喷洒而出,字模瞬间眉清目朗,神采奕奕。随后,他以鬃刷蘸墨为字模细细“上妆”,再牵一方洁白宣纸覆其上,拉紧固定,仍用鬃刷于纸上拓印,个中缓急轻重,自有讲究。掀开宣纸,一张娟秀又大气的宋体印刷品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拣字、排版、刷墨、拓印等一系列动作,泾县活字印刷非遗传承人开远宏一气呵成,如流水行云,谙熟间透着悠然与惬意。在他手下,那些古老的汉字扑扇着馨香的翅膀,仿佛眨眼间就穿越千年光阴,踏上了现代的热土,一如时光未逝,精彩如昔。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改变了雕版印刷刻板费时费工等问题,推动了现代文明的发展进程,在人类发展史上有着深远意义。活字印刷术为宋仁宗时毕昇所创,是指运用刻在木块或泥块上的文字,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来印刷不同内容的书籍。

开远宏是泾县木活字印刷术的唯一传承人。他出生于1970年,泾县琴溪镇旵山村人。他了解到家乡泾县与泥活字的深刻渊源时,立即就对活字印刷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泾县可以说是活字印刷术的故乡。生于清代的翟金生为泾县桃花潭水东村人,他是中国最早有泥活字作品存世的活字印刷术发明家。毕昇是始创者,但因年代久远,并没有作品存世;而翟金生竭三十年之力,制成了五种规格的胶泥字模十万多枚,印书七册,其存世泥活字和印刷品早已成为安徽省博物馆和国家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

“老祖宗留下了这么宝贵的文化遗产,如果我们不把它传下去,而就这么断了,实在是太可惜了!”就这样,开远宏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活字印刷术的学习与传承之路。

他大量查阅并搜集木活字印刷术的相关资料,先后赴江西、福建、湖南等地寻访民间艺人,拜师学艺。他出资几十万元,聘请江西鄱阳籍活字印刷艺人雷石太传授选料、刻字、拣字、印刷等活字印刷的全套工艺,印制《晓珠词》出版,提供传承非遗技艺文献。翻开《晓珠词》,版式古雅,字形清隽,墨香萦绕。而印出这薄薄一册,可绝非易事。

木活字印刷整套技艺流程包括十五道工序:棠梨木选料、字模制作、反字书写、刻字、藏字、印刷模板制作、模板文字图案雕刻、排版顶木制作、拣字、排版、研墨、裁纸、印刷、折页、装订成书。所用工具主要有雕刀、雕盘、印板、上手刷(鬃刷)等,其取材制作技艺由艺人自行设计、监工制作,操作性实用性非常强。

在学习的过程中,开远宏深感此项技艺之繁复不易,更察觉到它的无穷魅力。十五道工序中,目前除了反字书写开远掌握得还不够透彻,其余皆胸有成竹。

“反字刻写是所有工序中最难的一道。”开远宏坦言。“反字”可说是活字印刷的专用术语,因为只有反写的字,印出来才会是正的。刻字,如同刻章,细心耐心自不必说,还要有巧劲。得先用毛笔把要刻的字反写在模块上,再用刻刀雕刻出来,一般都是先横后竖再撇,最后把余下的空白之处挖掉,一个凹凸有致、立体生动的字模才算做成了。“刚学刻字时,我的手指经常被刀片割破,字模都血迹斑斑的,不过越往后就越熟练了。这工序没个十年都学不好,因为还涉及到反字的辨识和书写。”开远宏笑言,自己还在摸索中前行。

除了刻字,拣字排版同样是个高难度的技术活。面对密密麻麻的字模,要迅速准确地找到需要的字粒,如果没有方法技巧,无异于大海捞针。“我存字模时是按照一定韵格排列的,拣字时只要记住相应口诀便不难了。”开远宏说着,翻开一页古书,摊开拣字框,站到了储字格前。只见他双目如炬,在书页和储字格间往返扫射,唇齿翕动间,两手穿花似的在数排字模间来回移动、抽取,不一会儿,整版字就排齐了,速度快得令人目不暇接。这道工序没个一两年时间也是学不到精髓的。

十余年来,开远宏积极探索,收获颇丰。他收藏了清代木活字十余万枚,翻印古籍时使用了旧木活字四万多枚。此外,根据书册所需,新刻木活字一万多枚。他还组织了专业团队打造活字印刷艺术中心、活字印刷技艺传习基地、活字印刷专业工作室,并制作四出活字印刷案、印刷专用工具及藏字柜。此外,他还培养了一批学徒。

除了钻研木活字印刷术,开远宏对泥活字也有一定的研究。他说,木活字虽比泥活字清晰,使用寿命也更长,但活字印刷最早用的就是泥活字,其非遗研究价值同样是不容忽视的。他在借鉴古人智慧的基础上,将胶泥、黏土和高岭土三种泥土混合起来,放入自己配制的添加剂,前后试验了不下50次,最后研制成功的泥块细腻柔滑且韧性十足,做出的字模定型效果非常好。“我准备用这些泥字模来印五种字体的《百家姓》。”开远宏说着,信心满满。

2017年4月1日,在安徽合肥天鹅湖宾馆,开远宏策划举办了泥活字鉴赏和活字印刷技艺价值研讨会。研讨会上,开远宏汇报了自己在活字印刷领域学习探索的过程和取得的成绩,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肯定与鼓励,这更坚定了他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信心。

谈到活字印刷的未来,开远宏笑着说:“虽然现在书籍多用电脑打印,但活字印刷也是有市场的。比如,很多古籍亟待修复,还有一些孤本古书需复刻翻印,这都必须要借助活字印刷。前不久,少林寺还来定制了《心经》的刻印。以后我们还可结合地方特色制作各种文创产品,肯定受欢迎。再说早在2010年木活字印刷术就被列入联合国机构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当地政府也极为重视,我相信,活字印刷的前景一定是光明的!”

轻触储字格间那些纵横交错的字模,无一不坚贞如骨,凹凸有韵,仿佛每一粒都有生命,有温度。相信在一代又一代非遗传承人的手中,这些活字绝不会只是历史的印迹,更能成为今天的传奇。

(作者系安徽省作协会员,文字见于《散文百家》《散文诗世界》《中国文化报》《文汇报》等两百余家报刊)


编辑:郭羽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