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时评|“卡皮巴拉”“发疯文学”为何成为当代青年的精神“减压阀”?

——从网络流行语解剖当代青年的情绪诉求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11-03 15:26:22

“卡皮巴拉~卡皮巴拉~卡~皮~巴~拉!”点开抖音,几乎每一个水豚视频里都会配上这首魔性的BGM。

“卡皮巴拉”一词为“Capybara”的中文谐音,释义为水豚。随着《Capybara》一曲在抖音的爆火,佛系、治愈、情绪稳定的水豚一跃成为当今动物界的顶流。节奏轻快的背景音乐、憨态可掬的水豚形象、充满记忆点的视频制作,让《Capybara》迅速走红,成为水豚视频的专属配乐。视频中,“卡皮巴拉”头上被放东西,它无动于衷、淡定接受;被鸭子啄,它一言不发、不动声色。骑乌龟散步、骑鳄鱼下水、骑鹈鹕上天......任凭雨打风吹、外界纷扰,我自岿然不动。这种极其稳定的精神状态被网友总结为“要死不活的松弛感”。不少网友在观看视频后直呼:“好迷人的精神状态!卡皮巴拉,不仅是一种动物,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的热度不仅在抖音居高不下,在小红书也达到了上亿的浏览量。

“卡皮巴拉”为何受到广大网友的追捧?

“卡皮巴拉”受追捧背后,是当代青年情绪驱动引发的集体狂欢。

在互联网环境下,人人都是亚文化的“创作大师”,网友们通过挪用、戏仿、拼贴等方式进行话题模仿、参与人际沟通和群体互动,为群体间产生共振、共情、共鸣搭建桥梁,通过同一话题的讨论、类似句式的表达,实现群体间的价值传递、情感连接。网友们对“卡皮巴拉”的追捧及其所形成的互动是发起者和浏览者的情感互动 ,他们在“卡皮巴拉”中将自己对内心世界的认同与娱乐化方式结合起来,使个人情感表达引发更多的集体共鸣。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广泛参与和讨论,掀起一场群体认同的互动狂欢,从而使得“卡皮巴拉”迅速走红网络。

无独有偶,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了另一种现象——“发疯文学”。

“发疯文学”是一种逻辑混乱、疯狂暴躁,使用大量重复短句、琼瑶式对白、表情包文字等组成的文字句式。通过混乱的语言表达青年群体强烈的情感诉求,是当代青年宣泄情绪、舒缓精神压力的一种方式。用失序化的语言表达情感诉求,最终达到排解情绪的目的,这是发疯文学的内核。

在发疯文学风靡的当下,“卡皮巴拉”脱颖而出,究竟是为何?

发疯文学与“卡皮巴拉”都是情绪宣泄的一种外显表达。当代青年注重个体的情感追求和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往往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意识。当发疯文学的热浪席卷而来,部分青年试图在这浪潮中另辟蹊径,水豚由此成为当代青年的精神折射和态度载体,成为宣泄情绪的另一种个性化的表达。

再者,当下发疯文学作为一种潮流现象,在传达青年群体精神与价值需求的同时,也引发了青年一代对精神稳定的思考。相比物质需求压力,当代青年面临的压力更多来自精神需求层面,精神需求的缺失容易诱发精神上的焦虑与痛苦。此时,发疯文学作为一种发泄情感、释放压力的方式,能够帮助年轻人暂时消解现实压力。但情绪发泄后,还需要回归现实生活。究其根本,发疯文学并不是为了发疯而发疯,而是为了释放压力、稳定情绪而发疯。在短暂的压力释放后,回归平和心态才是发疯文学的实质追求。而“卡皮巴拉”的出现,让情绪稳定拥有了一个可视化的载体。有网友称,“水豚在任何生物身边,都有一种早睡早起、按时三餐、老僧入定的淡泊感。”佛系的处世态度和极其稳定的精神状态、不论外界纷扰始终专注于自我精神世界的悠然自得,这对于疲于“精神内耗”的年轻人而言,是难能可贵并渴望拥有的能力。水豚所代表的平和感,便是当代年轻在囿于内耗的困境中寻求的那一份自若与释然。

面对多重现实压力,当代青年如何正确认识、调节情绪?

当代青年面临的压力可能来自:学业上的竞争、“就好业”的需求、家庭的期望、人际关系的挑战,这些都可能给青年的情绪加压。那么如何正确认识并调节情绪呢?

首先,要认识到每一种情绪存在的必要性。有情绪并不等同于情绪不稳定,适当的情绪抒发是帮助我们表达态度、调节身心的重要助手。适当地表达恐惧能够刺激人们尽快逃离危险,适当地表达焦虑能够推动人们为即将应对的问题做好准备,适当的悲伤能够舒缓压抑已久的心情……要明白,有情绪是一件极其正常的事情。

其次,分析情绪产生的深层次逻辑,正确区分情绪和因情绪产生的“精神内耗”。情绪是人类情感体验的一种直接反应,是情感和感受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因情绪产生的内耗,则是情绪产生后带来的内在冲突和困扰。“内耗”可以看作是情绪带来的消极副作用,它是在情绪产生后,由于个人对情绪的不当处理或者外界对情绪的不当反应而导致的。内耗会使我们感到痛苦、困扰、烦恼甚至焦虑,影响我们的思维清晰度和判断能力,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不必要的困扰和负担。因此,正确区分情绪和因情绪产生的“精神内耗”对我们认识和管理情绪至关重要。当情绪产生,我们可以直指情绪产生的问题,寻求解决途径,但当“内耗”产生,我们在处理事情之前还需先处理情绪产生的情绪,大大延缓了解决问题的进度。

最后,采取有效行动调节情绪。在面对多重现实压力时,青年需要学会自我释压。例如,通过运动、听音乐、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来缓解情绪波动,减轻内心的焦虑和压力;与家人朋友的倾诉与沟通寻求问题解决方案,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压力与挑战;培养正向思维方式乐观看待难题,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成长与蜕变;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和规划,逐步达成目标,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调节负面情绪带来的失落感和挫败感;积极寻求心理咨询,剖析问题产生的本质和原因,寻求专业建议和解决方案……总之,当情绪产生,我们需要做的是将精力聚焦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去处理内耗。

编辑:胡晨愉 胡梦元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