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院落微治理”打通乡村治理“最后一公里”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11-17 15:48:37“主动回乡的人多了、健康长寿的人多了、及时就医的人多了、讲究生活的人多了、重视教育的人多了;寨子臭气少了、屋子泥巴少了、院子争吵少了、身子汗味少了、日子艰难少了。”老党员何易专用“五多五少”形象描绘了何家岩村发展的巨大变化。据悉,近年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田乡何家岩村精心打造“全域覆盖、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一体联动”的“院落微治理”新模式。
织好治理网,以“微组织”凝聚群众
一是划小治理单元。按照“地域相连、民风相近、群众自愿、规模适度、能力匹配”的原则,结合自然村落为基点设立20个院落微网格,实现党的组织扎根在院落,问题化解在院落。二是完善组织体系。按照“个人自荐、群众推荐、村级审查、乡镇审定”的原则,坚持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上,让党员干部全天候活跃在网格中,当好政策的“宣传员”、服务的“贴心人”。三是整合资源力量。按照“1+2+N”的模式,统筹乡村干部、辖区派出所、司法所、卫生院以及各类志愿者,配强网格力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确保乡村治理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办好民生事,以“微服务”暖心群众
一是建立服务清单。因村制宜,将村民建房、低保申请评议、妇女儿童关爱、老年人助餐等便民服务高频事项进行清单化管理,提高群众办事便捷度。二是组建服务队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建志愿服务队,示范引领干警、教师、医生、返乡大学生等各方力量主动加入服务群众。三是提升服务效能。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大力推广渝快办APP,推出“网办有积分”活动,引导群众形成网上办事习惯,群众使用积极性明显增强,基本实现“一机在手、一键登录、一网通办、一次办好”。
上好振兴课,以“微教育”引导群众
一是在书院学文化。打造现代乡村书院为村明德书院,建立忽培元工作室,邀请专家学者、党员村民,围绕乡村振兴、文化传承、基层治理等方面开展专题讲座,以先进文化引领乡风文明。二是在坊间学技术。开办酉州苗绣非遗工坊、西兰卡普织锦工坊,组织留守妇女学习刺绣、织锦技艺,搭建非遗产品营销平台,绣出少数民族特色品牌。三是在云端学经营。依托“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创新推出“云稻米”认养计划,让手机成为新农具、让数据成为新农资、让直播成为新农活,成功把线上流量转化成了线下留客,预计今年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超600万元。
树好红黑榜,以“微管理”激活群众
一是建积分榜。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推行治理积分制,村民通过积分兑换日常生活用品,调动村民积极性主动性,推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二是建光荣榜。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案例,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建设和美乡村;深入开展“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引导广大村民以德治家、以学兴家。三是建公示榜。以“三亮一争四结对”为载体,晒出党员群众的先进事迹、贡献业绩和差距短板,给先进者以荣誉,给后进者以紧迫,营造比拼赶超、创先争优的干事创业浓厚氛围,充分激发村民“我的乡村我振兴”的磅礴力量。
编辑:胡梦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