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时评|落地“四下基层” 当好民生“四员”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11-28 18:11:56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福建宁德工作时提出的工作方法,35年来,“四下基层”得到长期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成为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宝贵经验。第二批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之际,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感悟“四下基层”的思想精髓,尽心竭力,走深走实群众路线,切实当好民生“四员”。

理论宣传下基层,“聚民心”,当好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员。“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对基层而言,“之乎者也”的宣传语言往往让群众难以接受,而乡言俚语的家乡话更能使他们倍感亲切。怎样才能让党的理论温润千家万户?一方面,党员干部要结合第二批主题教育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吃透”政策精神,自身做到“胸中有丘壑、笔下有乾坤”。同时,干部应该从“百姓视角”出发,尽量用真实生动的故事、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将“内行话”变成“地方语”,用小切口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出来,既要有深度,也要有温度,多说贴心话、暖心话,以“村头板凳会”“围炉唠家常”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调查研究下基层,“摸实情”,当好群众“田间地头”的调查员。“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基层是离人民群众最近的地方,一方面,党员干部要怀有“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热忱,走出机关,直插基层一线,到基础条件最艰苦、矛盾困难最集中、群众呼声最多的地方去,与群众坐在同一个炕上,从“家长里短”中真正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另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面对基层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及时将调查研究成果进行转化运用。只有研究没有调查是“盲人摸象”,只有调查没有研究是“蜻蜓点水”。要紧盯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切实研究解决方案,真正实现与人民心声同频共振。

信访接待下基层,“顺民意”,当好群众“把诊问脉”的接待员。“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了解民情、对接民事、维护民利、连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通常而言,矛盾问题最集中的地方,也是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面对错综复杂的民生问题,一方面,党员干部要让信访接地气,将以前的群众上访变成干部下访。要俯下身子、迈开步子走进街坊邻里、田间地头,主动到问题一线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现场情况,记好群众诉求,将合理的诉求照单全收,不合理地做好政策解释并安抚好情绪,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另一方面,党员干部要接诉即办、办有回音。如果说调查研究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执着,那么信访接待就要有“一叶落知天下秋”的敏锐。要尽快明确整改措施,制定专项整治方案,现场“问诊”后,立马“会诊”“开方”“抓药”,把问题在一线解决、服务在一线跟进、责任在一线落实,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将矛盾纠纷就地处置、就地化解,杜绝类似问题反复发生。

现场办公下基层,“解难题”,当好群众“拔丁抽楔”的办事员。“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在基层一线办公,到现场抓落实,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举措,也是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现场办公就是要走出文山会海,把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居民社区作为办公的“主阵地”,聚焦群众关心的收入就业、医疗教育等问题,点对点提供服务,实打实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做好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党员干部要妥善利用好调研成果,从民生痛点、治理难点、政策堵点等方面入手,把调研过程中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对症下药,既紧抓快办立说立行,又尽心竭力、有始有终,保持“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纾困解忧。

编辑:李微希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