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时评 | 读懂重阳节中“尊老”意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11-30 14:49:04

“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时节如流,又复日月逢九日,又到重阳佳节时。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一直是中华儿女共同心愿与牵挂。

社会之于养老,扛着责无旁贷的责任。子女之于父母,肩负赡养的义务。中青年干部之于老干部,存在新老交替的传承。如何尊重善待老年人是这个时代给我们青年人出的问卷,应当身体力行答好“尊老”的时代课题。

秉承“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的初心,感恩尊重老一辈的负重前行。要饮水思源,不能忘记革命先辈、革命先烈,不能忘记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要饮水思源,不能忘记老一辈历经的风雨,不能忘记老一辈为我们种下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能忘记老一辈为我们创造的优良物质条件。时间回到1984年1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评论——《中青年干部要“尊老”》,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引经据典论述“尊老”传统美德。言传身教,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中青年干部上了生动一课。尊重他们,就是尊重血与火的历史,就是肯定他们为国为民所做出的贡献。乌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青年人更应当扮演好自己在社会上的不同角色,常怀敬老之心,倾注爱老之情,笃行扶老之事。

常怀“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的谦逊,感悟传承老一辈的理想信念。老骥虽伏枥,但仍可志在千里。共产党老前辈们,人老心不老,激励着我们年轻干部奋发有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支撑他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是信仰的力量。见贤思齐,作为时代标杆,老一辈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的精神和毅力值得我们所有中青年干部敬佩和学习,学习老一辈的优秀品质,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来,勇挑重担,善接烫手山芋,赓续老一辈的优良作风。

牢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情怀,开展老年人关爱行动。老有所养,是许多家庭关切的“家事”,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挂念的“国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走进乡村、社区、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站,与老人们亲切交流,叮嘱要给予他们更多关心。身处新时代的我们,要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纵观全局,开拓视野,客观全面看待当前我国“尊老敬老”面临的困境,充分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孝亲敬老、互帮互助的文化传统,“智慧养老”等新技术的应用支撑,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建立完善医养结合,探索部署中国式养老方案,让亿万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变为现实。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人是家庭的根,是国家的财富、社会的宝藏,是经验的沉淀、智慧的结晶,作为新时代的中青年干部,亦当“尊老敬贤”,答好时代出的题。

编辑:许幼飞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