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文学|爱听陕北民歌

作者:汪志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12-04 18:54:06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喜欢陕北民歌的人一听就知道,这是著名的陕北民歌《兰花花》,其曲调悠扬,让人陶醉。

我居住的小区对面有个文化体育广场,每到晚上,就有一群老年音乐爱好者在广场上唱歌。他们演唱的歌曲多是陕北民歌,吸引了众多陕北民歌爱好者围拢在一起倾情歌唱,可见陕北民歌的魅力。
我国地域宽广、民族众多,传统习俗不同,文化博大精深,涌现出了众多地方民歌。其中,陕北民歌的地方韵味厚重,歌曲数量众多,影响力较大。
陕北是革命老区,是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在这片神奇的黄土高原上,孕育出了中国音乐中极为独特的表现形式——陕北民歌。陕北民歌是世世代代黄土高原劳动人民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他们用“拦羊嗓子回牛声”,吟哼吼喊出山野之声、里巷之曲。在陕北,窑洞、沟梁、羊群、骡子都是创作元素,山坡、沟洼、田野、村落皆是表演舞台。
陕北民歌作为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绚丽奇葩之一,它有雄厚朴实的创作主体、独特的艺术风格、别具匠心的创作技巧和热情高亢的表演方式。作为地方音乐文化,陕北民歌主要由民众集体创作而成,大致可以分为“号子”“信天游”“小调”三种类型,格式多为七言,两句成一节,一节即一章,惯用“比”“兴”和方言叠词等多元化手法。
不论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在解放战争时期,陕北民歌都为宣传革命真理、鼓舞士气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拥军秧歌》《东方红》《秋收》《绣金匾》《高楼万丈平地起》等家喻户晓的歌曲,因其清新、浓郁的曲调被广为传唱。这些陕北民歌以它独特的文化内涵、丰富的审美意蕴、历久的方言曲调、风格的率真粗犷,彰显了陕北文化厚重深邃的历史积淀,映衬出陕北人民的文化血脉与心路历程。
陕北人对民歌的热爱似乎是生长在骨子里的,祖祖辈辈以来,人们吃饭喝酒时唱歌、行道赶脚时唱歌、疗疾医病时唱歌、结婚庆祝时唱歌……陕北就是一个民歌的海洋,歌声弥漫山川田野,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
听着陕北民歌,往往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满满的乡土味。这些民歌除了满满的乡土调调,它的歌词也很优美、有趣,并且通俗易懂,十分走心。如《兰花花》中“正月里那个说媒,二月里订,三月里交大钱,四月里迎。”《把你的白脸脸调过来》中“干妹子好来实在好,哥哥早就把你看中了。打碗碗花儿就地开,你把你的那个白脸脸调过来。”

作为一名陕北民歌爱好者,我平时不仅爱听陕北民歌,也喜欢演唱陕北民歌。2021年7月,全国上下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作为一名党员,参加了所在地的文艺展演,我们的大合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获得了一等奖。我想,这除了全体成员的努力,更离不开陕北民歌的独特音色和魅力。

陕北民歌作为地方经典文化,它在千沟万壑的高原地势与陕北人厚重纯朴的情感碰撞中产生,也是千千万万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生活史诗。每一首陕北民歌都是一个故事,每一首陕北民歌都是陕北人民真情实感的流露。陕北人为生命而歌、为生活而唱,像黄土地一样淳厚,像大山的流韵一样生生不息。陕北人表达情感直抒胸臆,简洁、干净、直白、明了,不矫情、不做作。品味陕北民歌,品味黄土高原上的浑厚,就像喝了地地道道的陕北老玉米酒,绵甜爽口,回味悠长。

(作者系甘肃省张掖市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邓莉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