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统领 治理联动 武隆区打造“睦邻坊”社会治理共同体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12-06 09:57:0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重庆市武隆区江口镇下街社区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和社区工作的重要论述,树立“社区靠群众、群众靠发动、发动靠活动”理念,以党建统领为抓手,以多元共治为撬杆,以惠民有感为导向,创新打造“睦邻坊”综合体,着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探索走出了一条基层善治新路。
党建领治,汇集“聚邻”力量。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下街社区坚持党建统领,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治理格局。一是织密“一张网格”。按照地域相邻、规模适度、便于管理的原则,综合考虑人口结构、治安现状、管理难度等因素,全覆盖划分网格4个、微网格29个、楼段50个,网格以居民小组为单位划分,微网格以50—80户为标准划分,楼段根据房屋属性、居民组成等按需划分,每个网格管辖7—8个微网格,部分微网格管辖2—3个楼段,同步配备“1+3+N”网格力量100余人。二是搭建“一套体系”。聚焦一贯到底、一链所有,建立“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红星党员户+社区居民”的“3+X”管理服务体系,明确党小组组长(网格长)日常管理、协调解决、监督检查等职责,党员(微网格长、楼段长)宣传发动、走访巡查等职责,居民上报突发事件、配合应急处置等义务,将共建共治共享治理理念传递到每一人。三是建立“一支队伍”。抓住党员关键群体,广泛设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推动33名社区党员认岗领责,125名在职党员报到服务,126名流入党员承诺践诺,最大限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围绕贴近群众生活、满足现实需要,组建传党声(红色)、解民忧(蓝色)、树新风(橙色)、送温暖(粉色)、创美景(绿色)、保平安(黄色)、悦身心(紫色)的“七彩”志愿服务队300余人。
多方联治,共享“近邻”资源。联建联治是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需要。下街社区打破区域、行业、资源等壁垒,推动基层治理从“独角戏”转向“大合唱”。一是升级阵地设施。坚持去闲置化、去行政化、去窗口化,优化升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布局,设置红色电影院、芙蓉大讲堂、劳动者港湾、“网格驿站·睦邻e家”等亲民设施,打造开放集约共享的阵地体系。统筹各方资源,建成誓词广场、文化长廊、盐茶古巷等特色场所,提升社区居住品质。二是认领共建项目。推行党建引领“四共”(共驻、共建、共治、共享)模式,与驻地单位成立“近邻党建联盟”,通过梳理社区所需、单位所能,形成项目、资源、需求“三张清单”,开展双向认领、双向服务,组织驻地单位认领扶危助困、设施改造、艺术培训等共建项目32个,社区为驻地单位提供义务劳动、纠纷调解、项目协调等援助,实现居民、社区、单位“三方共赢”。三是搭建议事平台。发挥居民主体作用,组建乡贤议事堂,推行说事、议事、理事、办事、督事、评事“六步工作法”,通过走访巡查、民意平台、网格微信群等渠道广泛收集居民诉求,每周一社区召集“两委成员”、党员骨干、居民代表等进行讨论决策,议定事项实行分级分类办理,办理过程由离退休老党员、“两代表一委员”组成的督导小组全程跟踪监督,办理结果采取电话告知、会议公布、平台回复等方式向居民反馈并接受评价。
服务细治,激发“睦邻”活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是基层治理的根本目标和价值追求。下街社区把保障居民安居乐业摆在首要位置,用细而实的服务换取居民的信任支持。一是用关心换归心。依托“登门暖心”行动,网格团队每季度逐门逐户遍访1597户居民、324户商家,建立“一户一档”,动态更新基本情况,滚动办理困难诉求,通过办实事得肯定、赢民心。实施“助·愿”关爱工程,开展“三帮三助”(帮康复、帮照顾、帮增收,助困、助乐、助智)活动,为200余名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暖心服务,架起党群“连心桥”。二是用收入换加入。引进实施“巾帼英雄·手工结绳”项目,为社区300余名无业、贫困、留守妇女提供居家就业机会。整合利用社区闲置资源,实施停车场、洗车场2个集体经济项目,筹建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共享食堂,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带动居民就业增收,吸引大家积极投身社区治理。三是用活动换互动。常态化开展艺术培训、文艺汇演、健身运动等系列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并将每年10月固定为“睦邻文化节”活动月,让广大居民在浓厚活动氛围中既增强体质、丰富精神,也进一步融洽关系、消除隔阂。
通过建设“睦邻坊”综合体,下街社区由昔日“烂泥沱”蝶变成了今日“幸福街”,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日益攀升,书写了一幅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的新篇章。一是党的领导一贯到底。选派80余名社区专职干部、党员骨干、居民代表等担任网格长、微网格长、楼段长,牵头组建各类社会性服务组织13个,与16家镇辖单位建立党建联盟关系,实现党的领导全面嵌入治理链条。二是社区环境明显改观。顺利解决场镇供水管网改造、污水管网升级等民生实事,彻底根治廉租房消防通道占用、老街环境脏乱差等历史遗留问题,成功消除私拉电线、违章建设、邻里纠纷等风险隐患36个,刑事案件立案率、治安案件发案率较2018年分别下降50%、60%,社区居住环境更加舒适、更加安全。三是党群关系日益紧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不讲困难、不谈条件,今年累计参与项目建设、纠纷调解、志愿服务、文艺演出等活动820人次,46家单位、企业和个人主动向社区捐款捐物80余万元,党群服务中心日均接待量达80人次、较2018年增长300%,实现社区与居民的“双向奔赴”。四是居民生活质量更高。今年以来,综合运用各类民意收集渠道,结合主题教育“我为社区献一策”活动,汇总社情民意210余条,召开议事会16次,办理解决居民“身边小事”和“关键大事”78件,居民对办结事项满意率达98%。依托手工结绳项目和停车场等集体经济项目,每年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超15万元,带动126户居民户均增收4000元。全年举办重阳节文艺演出等活动27场次,极大丰富了居民生活。
编辑:王余婷 熊冬梅 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