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孙凤国专栏丨读书吧⑦小人物的大世界

作者:孙凤国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12-07 11:48:06

参加培训班,封闭式管理,吃住都在校园,相对封闭的环境创造了一个安静的小世界。与同班的亓大哥聊得投机,我俩有着共同的爱好——读书,一碰面便停不下来。亓大哥向我推荐了贾平凹发表的新作《河山传》。

这是贾平凹的第20部长篇小说,虽已年过古稀,但仍笔耕不辍,孜孜以求,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河山传》开篇讲了一个段子:“二〇二〇年入秋不久,网络上就有了流言:一个农村的小伙进西安给老板打工。老板是大老板,在城南的秦岭里为自己建了别墅,派小伙去做保安。别墅里还派去了一个保姆。老板在城里的公司里忙,平日不大去别墅,保安和保姆便在那里生活。他们每天商量着想吃什么饭就做什么饭,要干什么活了,也一起干。日久生情,两人结为夫妻,并生下一女。后来,老板因故去世,其儿子从海外留学回国,继承家业,成了新的老板。新的老板却娶了他们的女儿。保安和保姆做了岳父岳母,依旧住在别墅,名正言顺成了主人。”

贾平凹懂得在快节奏的今天如何抓住读者的心,一个保安和保姆逆袭当主人的段子,当然能激发起读者的好奇之心,勾起人们的窥探欲望。

小说以改革开放大环境为背景,贯穿了1978年以来的40多年的时间,以洗河和罗山为主线,用小人物的故事,以小人物的经历,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带有明显时代标签的大世界。

洗河是远离城市的崖底村人,父母双亡,不好学,在村里四处闲逛,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可能也会和他的父辈一样,村里出生,村里埋葬,悄无声息地来,默默无闻地走,几十年后,便没有人再记起,恍若没有在这个世界存在过一样。但洗河闯了祸,他逃离了崖底村,来到了西安,利用学到的爆米花技术糊口。不满足于现状的洗河偶然间捡起一张独特的名片,用现在流行的话说,从他捡到名片的那一刻起,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他从名片的与众不同认定了名片上的罗山是个大老板,是成功人士,于是他买来一块白布,写上几个大字:到了西安,就找罗山。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定数,洗河真的遇到了罗山,并靠打爆米花的技术赢得了罗山父亲的好感,再后来,凭借着自己的聪明和胆识,一步步在罗山身边站稳了脚,成了罗山的心腹和智囊,住上了罗山在秦岭盖别墅,最后和同样住在别墅的保姆组成家庭,再后来,女儿嫁给罗山的儿子,保安和保姆真正成了别墅的主人。

另一个主人公罗山,也是来自农村,不过比洗河幸运的是,他掘到第一桶金后,靠着聪明能干,迅速扩大产业,洗河遇到他的时候,罗山已经拥有了一个房地产公司、一个煤矿、一个运输队、一个印刷厂、一个酒坊、一个塑料加工厂。几个厂子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罗山他们那一代最早的民营企业家的发迹史:不怕吃苦,干就完事。罗山认识洗河的经过,放在当下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但放在那个时代,放在罗山身上,却是顺理成章。罗山的成功,除了顺应时代的潮流发展之外,还在于罗山的用人风格:不拘一格,用人长处,或许这是那个时代从底层一步步摸爬滚打锤炼出来的成功企业家身上共同的特点。正如书中另一个成功企业家、罗山的好朋友兰久奎所说:“凡是光眉俊眼的,都干不了事,长得拙拙的,看着迷迷的,往往倒是人才。”罗山管理经营公司和他的用人风格颇为一致,同样不拘一格,各种手段一拥而上,过程不重要,只要最后的结果,这也为最后他的意外死亡埋下了伏笔。

罗山和洗河代表的是比较早的一批农民企业家和农民工,在他们的身上,既有淳朴、善良,也有自私、短视,甚至还带有一丝狡黠、残忍。这样一个多元化的人物,才是这个时代和历史的真实面目。

作者贾平凹社会阅历丰富,素材积累量大,书中人物刻画成功,仿佛就在眼前,栩栩如生,只要他们愿意,随时都能从书里走出来一般。书中很多情节多数人耳熟能详,贴近现实,带有明显的时代标签。他以罗山和洗河还有书中如兰久奎、崖底村一众人物等为代表,描绘出大时代背景下的人物群像,以这些小人物的命运来书写他们所处时代的大世界。

读罢全书,如同老残听王小玉的打鼓一般,“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让人酣畅淋漓”。


编辑:孙茜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