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利辉专栏|塞外寒鸦图——西行游记(三十八)
作者:赵利辉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12-19 07:19:36严冬来临,每天傍晚,大漠上空便有数千只乌鸦盘旋。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全身乌黑,有的肚子灰白。它们成群结队飞往树林或城市,叫声不绝于耳。此时红日未坠,可在沙漠中见到鸦驮斜阳的壮观景象。鸦阵像黑色的旗军,背着夕阳一起往下沉,这在内地城市很难见到。
乌鸦落下,高大的白杨树枝头就弯了下来,树上立刻结满了黑色的果子。黄昏的霞光,倒映在树林前的河面,夕阳很快也掉了进去,天黑了。这群不速之客,常常是孩子们取乐的对象。顽皮的孩子会在树下放一个鞭炮,突然“轰”的一声,惊得乌鸦飞往别处,但它们又会在夜里悄悄飞回来。第二天清晨,粗厉而嘶哑的鸦鸣,和翅膀的拍击声,把人们从睡梦中惊醒,乌鸦们飞向郊外去觅食了。新疆的鸦群在冬季向城市集中的原因,主要是城里比野外暖和的缘故。
乌鸦是新疆典型的漂泊鸟。地质队在野外作业时,我总能见到好几种乌鸦。他们全身着金属光泽的黑羽,远看都一样,但若仔细看,即可辨认出那体型最大的是渡鸦,稍小的是小嘴乌鸦,与小嘴乌鸦相似,但嘴边裸露出灰白色皮肤的是秃鼻乌鸦,嘴巴粗大的是大嘴鸦。此外,还有一种体羽灰色,仅头、背、翼、尾部为黑色,体态小巧,跳跃轻盈的寒鸦。我发现寒鸦经常来地质队宿营地居住,一群群栖息在附近的大树上,也有的住在高大石制建筑物屋顶,还有的在河谷沿岸的绝壁山崖上。
寒鸦的巢用细树枝建成,铺垫了羽毛、破布、兽皮,甚至废纸等。配对的寒鸦常常数十、上百对在一起筑巢,形成一个群落,这样十分有利于防御猛禽的侵害。有时在空中可看到数十只寒鸦,勇敢地共同追击袭扰它们的苍鹰。寒鸦的宝宝出壳后,由双亲喂养一个月左右,就能随父母起飞了。步行虫、象鼻虫、金龟子、甲虫、叩头虫、吉丁虫都是它们的食物。寒鸦算是益鸟,也爱吃软体小动物、蜥蜴和蛙等。秋季以后,寒鸦便成群结队和秃鼻乌鸦、小嘴乌鸦一起漂泊。
我对寒鸦的观察,是受了屠格涅夫《猎人笔记》的影响。我对屠翁崇拜得五体投地,但我至多只能写一篇《观鸟记》。
寒鸦的酒肉朋友中,秃鼻乌鸦对昆虫有着同样的嗜好,而小嘴乌鸦竟然喜欢吃鼠肉。最可恶的是渡鸦,长着粗大的嘴巴,不但样子丑,还常常是恶狼的帮凶。在昆仑山,当一只体型高大的野牦牛或是野驴受伤时,便有狼群跟踪而至。这时候,渡鸦也会循着血腥味,三三两两飞来。趁着牦牛或野驴虚弱,狼狠咬它们的腹部,渡鸦则啄瞎它们的眼睛,密切配合狼将猎物置于死地。渡鸦的寿命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当地人说渡鸦能活几十年,就是秃鹫都不能和它比。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乌有四种,小而纯黑,小嘴反哺者,慈乌也;似慈乌而大嘴,腹下白,不反哺者,雅乌也;似雅乌而大,白项者,燕乌也;似雅乌而小,赤嘴穴居者,山乌也。山乌一名鸀,出西方。”除了山乌,我观察到的新疆的乌鸦有12种之多,它们虽然在春季挖食农民播下的种子,在夏季破坏其他小鸟的巢,在秋季盗食田野里的玉米等作物,但是因为能大量消灭田间害虫和鼠类,仍然被当地人视作益鸟来保护。长天寂寥,它们日日与我们地质队员为伴,“哇哇”地飞远了,“哇哇”地又飞来一群。
夜里我打开笔记本,在灯下写道:我爱沙漠中的泥屋,所以也爱这屋顶的乌鸦,我们都是漂泊者。
(作者系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王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