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林长制”织密青山翠屏,新“森”态助力乡村振兴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12-21 16:58:46

重庆之南,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交界处,一抹绿意绵延汇入大娄山脉,水墨山影中云卷云舒清风垂露。坐落其间的重庆市万盛经开区,林地面积5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8.2%。自全面实施“林长制”以来,万盛建立起区、镇、村三级林长体系,依托制度发力、强化生态治理、推行山林管护,并积极探索“林长制+”模式,全面推进国土绿化、森林资源保护、林业产业发展,奋力书写绿色发展新“森”态,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绿色发展之路。

国土绿化提升林草“含绿量”

一树树青松与红杉装点着千山万壑,倒映在如镜的湖面……冬日里的青山湖,宛如一幅江南山水画。

青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良好生态得益于万盛的生态环境建设。近年来,万盛着眼于健全源头保护制度,根据各区域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将全区划分为工业经济发展区、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区、城市经济发展区三大经济发展区,实施差异化环境保护政策,明确将全区耕地、林地和森林面积分别不低于12.72万亩、50.8万亩和45万亩,作为底线严防死守。

在此基础上,万盛以“林长制”为抓手大力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加快筑牢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完成营造林任务2.37万亩,推进大娄山区(青山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综合部署森林保护保育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工程、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土地整理工程、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工程等五项重点工程,计划投资7500万元。资源保护更加有力,落实全区47.3万亩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严格林地用途管制,严格落实天然林和野生动植物保护。

“智慧”加持促进“林长治”

巍巍青山,离不开林业工作者的巡山保护。

12月16日清晨,万盛经开区石林镇农林村护林员李忠尧穿梭在山林间,不时清理沿路的枯枝杂草、查看有无火灾隐患,路遇村民时,驻足宣传野外用火的危害。巡林结束后,李忠尧在巡林APP上传“一切正常”的巡林报告。与此同时,村林长办公室的电脑系统上,及时显示了他的巡山轨迹。

运用“互联网+”实时反馈的平台优势,全面推广应用“智慧林长”“全国生态护林员联动管理系统”,实现巡山护林轨迹化管理,让护林员履职有迹可查,正是万盛推进基层林长制标准化建设的举措之一。

全面推行“林长制”标准化建设,是压实“最后一米”林长制责任,推动“林长制”从全面建立向全面见效转变的重要举措。今年,万盛在全区8个镇及国有林场开展基层“林长制”标准化建设,包括乡镇“林长制”办公室标牌悬挂、“林长制”作战阵地布局、“林长制”重要制度、本级林长组织体系图、“一长三员”工作职责和责任区域森林资源分布图上墙等,全面完成了基层林长办标准化建设和建立“一长三员”制度,全面提升基层林长办综合协调能力,充分发挥末端末梢基层管护作用。

近年来,万盛全面推广“智慧林长”云平台,网格化落实林长、网格护林员巡护责任,实现了森林资源全覆盖监管,以“林长制”促进“林长治”。

因地制宜做强林下经济

在万盛经开区万东镇五和村通往青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的道路旁,有几处大棚。在今年以前,这里种植的都是蔬菜一类的农作物,但是现在,这里长满了郁郁葱葱的中药材。这些药材上开着五颜六色的淡雅小花,煞是好看。据介绍,今年,五和村在这一百多亩的标准化建设大棚中进行了中药材的育苗,并在道路两旁的柑橘、枇杷等经果林下进行林下种植,在满足中药材的喜阴属性的同时也为乡村旅游的沿途增加风景。

万东镇五和村驻村第一书记成姚介绍,五和村通过招商引资和本土培育相结合,发展杨梅、猕猴桃、中药材等特色种植基地8个,面积800亩,发展鸽、兔、生猪特色畜禽等养殖基地4个,培育壮大种养、加工、旅游接待等乡村产业经营主体40余家。

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近年来,万盛不断丰富“林长制+”的内涵,在“林”字上精准发力,在“长”字上履职尽责,在“制”字上积极保障,锚定产业引领、科技富民总路径,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森林资源,合理规划林下经济产业布局,高位推动产业发展,林下经济呈现“向上”生长趋势,林业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放眼万盛,山地上、林地里刮起的特色农业“生态旋风”,吹出阵阵蔬菜花果香。

在一系列有力举措下,如今,一个个护林、爱林的美丽村庄,一个个绿色发展的村居典型,一个个不断壮大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正在成为万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新名片。

编辑:胡梦元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