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在冬天做一只猫
作者:谢雨轩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12-25 15:22:06在这个稍冷的季节,做一只猫,冷静、蛰伏、顽强,四处安放。
——题记
气温陡降,每天都是阴沉的天气。风一吹过,就不由地打哆嗦,街上的人仿佛都被冻少了,冷冷清清。每到这个季节,我都想变成一只猫。
我不是第一个想要变成猫的人。那年还在读大学,也是个冬天,室友躺在铺着电热毯的床上聊起了儿时的小秘密。他说,小时候对冬天的印象是刺骨的冷,而冬天让他觉得最暖和的地方就是家里做饭时的灶台。每当吃饭的时候,其他小动物是不准进屋的,人们也只能围着灶台。只有猫可以蹿上灶台,零距离享受灶台的温暖。到了晚上,其他小动物都要到室外的窝里去,只有猫可以钻进被窝,如一团暖暖的火球。从那时候开始,室友就着迷猫的绒衣,干脆想着自己也变成一只猫。孩提时代总是那么简单、纯粹。
而猫呢?任何时候都是如此。它们对生命的渴望,既坚定又顽强。譬如在寒冷的冬季,即便偶尔也有孤独和弱小的时刻,但它们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居所。可以躲在车底下、轮胎上,防止冻脚。再不济就找个伴儿,相互依偎着取暖。要不然就简单发个呆,安静地待在一个地方,绷个文艺范儿,抬头仰望天空,动都懒得动一下。
私以为,安静才是冬天最舒服的状态。而我最佩服的还是猫。猫到了冬天就懒得动了,但并不是如乌龟一般冬眠,一动不动,而是韬光养晦,抑或是一种蛰伏,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睁开眼睛跳起来。平时找个有阳光的地方窝着,每隔十几分钟就优雅地翻个面,只有吃饭时才起身溜达一圈,平时基本都在睡觉。待有不长眼的老鼠,在一次次不自量力的悄然打探中一次次阵亡,简单又粗暴。猫其实并不是怕冷,而是遵循大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是为了更好地培补元气。
历史也告诉我们,冬天就不要乱动。拿破仑攻打俄国,在占领莫斯科后,遇到冬天。法军饥寒交迫,不得已撤退,一路上遇到俄军的反击,最终惨败,六十万法军折损六成,这场战争也成为拿破仑帝国的转折点。
生命也有四季,而低谷便是生命里的寒冬,譬如病痛、挫折、失败,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不期而遇的寒冬。在生命的寒冬里,可以悲观,也可以乐观。熬过去了,我们会发现成功并不是人生的常态,坚忍不拔才是。东坡先生一生被贬数次,但他用良好的心态,把人生的寒冬困苦,变成风花雪月的浪漫。面对人生的寒冬,在身心俱疲的困苦当中,依然还能微笑面对生活,尚能“雪飞炎海变清凉,此心安处是吾乡”。河东先生时运不济,但他始终不愿只做一个在黑暗中被大雪埋葬的人,而是选择在风雪中自在独行,他用泰然自若的姿态和气魄,还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冬天就应该像猫一样冷静。没有什么是不可逾越的,寒冬也是如此,人生的每一个寒冬,都只是一次升级打怪,如此而已。低谷期,往往是考验一个人意志力的关键时刻。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最能看清楚自己的薄弱项究竟在哪儿,需要从哪些方面提升自身。只要自己不放弃自己,过往的时光就不会白白溜走。只有在这个时候选择冷静,才能帮助我们把外界的喧嚣关在门外,找寻到自己最放松的状态,遇见最真实的自己。只有静下心来,在反思中不断总结修正自己,内心才能更加充盈淡定,就能为持续精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很多时候,折磨我们的并不是困难本身,而是对困难的过度解读。只有保持冷静,伺机而动,才能更快地找到前进的方向。
在冬天就应该像猫一样蛰伏。静能制动,沉能制浮,宽能制褊,缓能制急。铁树沉寂六十年方开一次花,在成功的道路上,必经蛰伏,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忍受寂寞。试想,如果没有不被重用、被贬流放的蛰伏,屈原能完成千古绝唱《离骚》吗?如果没有壮志难酬、避世隐居的蛰伏,陶渊明能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吗?不如在人生的低谷选择一种恬静的活法,大方留一段云淡风轻的寂寞,不被喧嚣所浊。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熬过寒冬,学会与挫败共生。如此,十年面壁、十年磨一剑、十年寒窗终究会“大彻大悟”、“宝剑出鞘、谁与争锋”、“一举成名天下知”。
在冬天就应该像猫一样顽强。都说猫有九条命,剔除神话的部分,指的是猫有着非常强大的生理机能和适应能力,即便受伤也可以快速恢复伤口,有着极其强大的自愈力,甚是顽强。很多时候,面对艰难困苦,摆在我们面前的会有两种选择,妥协或顽强。如果我们如猫一样选择顽强,那便是选择了“可能”,而“可能”就意味着新生。如若你能顽强地强身健体,可能就不必忍受病痛的折磨;如若你能顽强地学习,可能就不必忍受名落孙山的失落;如若你能顽强地拼搏,可能就不必忍受碌碌无为的无奈。真正能改变命运的,并不是我们的机遇,而是我们的态度。与其消极颓废,不如积极自律,减少自己内心的期望值,不盲目做出决策。当我们用一种顽强的态度来面对生命的寒冬,那人生就不会设限!
(作者单位: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编辑:贺兴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