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专栏|诗人政治家·政治家诗人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
作者:王超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12-26 10:33:06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同时也是中国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和自成一体的书法家。著名诗人柳亚子评价毛泽东诗词为“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元帅诗人陈毅评价毛泽东诗词是“妙语拈来着眼高,诗词大国推盟主”,郭沫若评价毛泽东是“经纶外,诗词余事,泰山北斗”。
1973年夏,已经80岁高龄的毛泽东写下了生平最后一首诗作《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这年冬天,毛泽东让身边的工作人员将自己这一生的全部诗词作品重新抄写了一遍,工作人员抄完之后,他逐一进行核对,对其中的一些词句进行了部分修改。随后,他让工作人员再次抄写,并亲自核对。已经耄耋之年的毛泽东似乎很想为后人留下一套完整的诗词定稿,又好像是在进行一次艺术上的自我总结。
作为政治家的毛泽东或许是在用诗人的目光,审视自己一生的行程,重温那遥远起伏、百折千回的心路,回忆中国共产党苦难辉煌、浴血荣光的历程。的确,毛泽东的一生波澜壮阔,他的一生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他的初心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天然融为一体。在缔造新中国、建设新中国的历史进程中,他创作了气吞山河的宏伟史诗,这些诗词融诗入史、化史入诗,以至“诗史合一”。
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思想的鲜活注脚
毛泽东首先是政治家,但不是一般的政治家,他是诗人政治家;毛泽东是诗人,但不是一般的诗人,他是政治家诗人。毛泽东诗词的形象不是人为树立起来的,而在于他诗词中所能体现出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上能打动饱学之士,下能鼓舞亿万群众。毛泽东诗词着重抒发人的思想感情或人生的感悟,很容易产生后人情感上的共鸣。
与此同时,毛泽东把他的重大的革命理论和建设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诗词之中。毛泽东诗词以其崇高的政治理想、价值追求、思想境界、人生哲理、阅历视角和思维方式等,为毛泽东思想写下了独特的、鲜活的注脚,是毛泽东思想的艺术结晶。品读毛泽东诗词,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自传的特殊形式
被称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的梁漱溟是毛泽东一辈子的诤友和辩友。晚年梁漱溟曾评价说,“毛泽东不只是一个毛泽东,有多个毛泽东”,这实际上是说毛泽东有多个侧面,是很丰富的,集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哲学家、理论家、诗人于一身的毛泽东,既具有理性的深刻与精明,也具有感性的豪放与浪漫。文以载道,诗以言志,乐乃心声。对毛泽东而言,诗词创作是兴趣爱好,是生活方式,是政治工具,也是交往手段。
毛泽东诗词记录下了个人思想与心境的变化轨迹,是毛泽东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毛泽东所经历和参与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他创作的诗词中几乎都有反映。这些诗词既有戎马倥偬、运筹帷幄、治国理政、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又有面对波折、超越忧郁、交接亲朋、陈情言志的性情之真。可以说,毛泽东诗词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毛泽东自传,品读毛泽东诗词,有助于加深对毛泽东同志领袖性情、风范魅力的理解。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与建设历程的艺术再现
诗词创作贯穿毛泽东的一生,从韶山冲到中南海,持续了半个多世纪。郭沫若在《满江红·读毛主席诗词》中评价毛泽东“经纶外,诗词余事,泰山北斗”,意思是毛泽东在治理军国大事之外,业余爱好写点诗词,也可以称得上是泰山北斗。实际上,毛泽东诗词并不是在“经纶外”,在某种程度上,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播撒在党史、新中国史上的璀璨花朵。
毛泽东在不同人生阶段创作的诗词,具有历史性、连贯性和完整性,这些诗词与历史现实尤其是革命实践、治国理政紧密结合,想象丰富、气势磅礴、寓意深刻、意境高远,充满了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精神,真实而又艺术地展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波澜壮阔的宏伟画卷。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同志的嫡孙毛新宇曾说:“毛主席诗词是对毛泽东思想最生动与活泼的体现,也是一部生动的党史、军史和新中国的历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也频繁引用和阐释毛泽东诗词,用以回顾党史、新中国史,阐述治国理政思想。
“诗史合一”
如果用“诗史合一”的方式来感悟诗人政治家和政治家诗人毛泽东,可以这样梳理:
最懵懂初开的时候,是同学少年时期,毛泽东怀抱救国救民初心,寻求革命真理,鄙视昙花一现的碌碌诸公,俯视沧海横流和纷纭世事,展现了斯人能当大任的雄心气概,是谓“孩儿立志,胸中日月常新美”。
最青春意气的时候,是建党前后和大革命时期,毛泽东作为建党初期的实干家和工农运动领袖,在湘江的波涛中指点江山,拥抱“五四”之青年大潮,成为湖南革命和大革命的播火者,是谓“风华正茂,粪土当年万户侯”。
最艰难困苦的时候,是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实现了文人向战士的转变,在大革命失败的阴影中引导工农大众奔向武装革命的大道,拉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是谓“霹雳暴动,黄洋界上炮声隆”。
最踏遍青山的时候,是转战途中和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在敌军的重重围剿中,站在高山之巅远眺东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星星之火逐成燎原之势,是谓“东方欲晓,战地黄花分外香”。
最惊心动魄的时候,是万里长征时期,毛泽东不畏艰险,乐观奋斗,万水千山只等闲,率领三军将士实现苦难辉煌、浴血重生,是谓“雄关漫道,而今迈步从头越”。
最慷慨激昂的时候,是全面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在延安生根开花,他以运筹帷幄的战略智慧,导演了一出出波澜壮阔的战争史剧,是谓“还看今朝,天翻地覆慨而慷”。
最亢奋探索的时候,是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毛泽东闲庭信步,热情讴歌新中国的向荣景象和大好河山,他领导全党全国人民重振山河,荡涤旧社会的污泥浊水,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是谓“换了人间,一唱雄鸡天下白”。
最横眉冷对的时候,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对东西方冷战对峙和波谲云诡、风云变幻的国内外局势,他自信淡定,英勇无畏,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展现出鲜明的政治品格、无畏的革命精神、崇高的目标使命,激励着社会主义这艘航船破浪前行,是谓“只争朝夕,乱云飞渡仍从容”。
这是政治家诗人和诗人政治家毛泽东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这是伟大的政治家诗人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谱写的英雄史诗。
这是伟大的诗人政治家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人铸就的精神丰碑。
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人对初心使命的生动诠释和坚守践行。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
作者简介:
王超,重庆红岩干部学院青年骨干教师、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研究人员,是共青团中央党的二十大精神青年宣讲团成员、共青团重庆市委青年讲师团成员、重庆市青联第六届委员会委员、沙坪坝区社科联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主讲党的创新理论、党史、党章、毛泽东诗词、红岩精神等课程,获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精品党课、重庆市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重庆市党校系统精品课、重庆市党校系统教学比赛一等奖等教学奖项,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获重庆市发展研究奖等学术奖项10余项。
编辑:刘桂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