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熊刚专栏丨巴山城口行①深秋时节城口红

作者:熊刚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12-27 09:27:06


城口县踞三省门户,扼四方咽喉,藏大山深处。一直以来,交通都十分不便。过去,从万州去城口,要途经万源、达州,翻越八台山、白芷山,费时两天。后来,经由开州去城口,翻越三排山、雪宝山,起早摸黑要一整天。即使三排山、雪宝山打通了隧道后,行程缩短也要4个多小时。直辖前,城口虽属万州辖区,但我们奔赴城口的次数少之又少。对于万州人来说,城口熟悉而又陌生。

11月初,渝东北关工委第十八次联席会议在城口县召开。乘车从万州出发,我们以每小时120公里的速度,风驰电掣般行进在银白高速公路上,穿越大巴山的崇山峻岭,以过去不敢想象的时间和速度,2个小时抵达城口。下榻巴山锦苑宾馆,眺望县城周边满山遍野、如火似霞的红叶,我对这次会议在革命老区城口召开并确定会议主题为红色文化,多了一些理解和期待。

第二天,会议安排我们的第一个行程就是参观城口县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和川陕苏区城口纪念馆。离开驻地,车行不到10分钟,我们来到县城南门碉堡梁,沿着一缓坡梯道进入公园。公园始建于1984年,占地面积只有4700余平方米。园内有“苏维埃政权纪念碑”“川陕苏区城口纪念馆”“追思广场”等主要参观景点。我们一行人来到正前方矗立着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城口苏维埃政权纪念碑前,秋日的阳光刚好照在由红色花岗石镶嵌的汉白玉石纪念碑上。纪念碑碑高9.15米,这寓意城口苏维埃政府1934年9月15日召开第一次工农兵大会的日子。面对庄严肃穆的纪念碑,我们在碑前听着小小讲解员的讲解,列队鞠躬,以表敬仰。

随后,我们进入公园左侧的川陕苏区城口纪念馆参观。纪念馆古朴庄重,展厅以5个单元陈列了川陕苏区城口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发展,有红军标语、战斗武器、作战时所用的办公用品、生活用具、红军药房用具、革命遗址和文献资料图等300余件文物。展现了川东游击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城口打土豪、分田地和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场景;展现了城口5000多人参加革命、3000多人参加红军和游击队、500多人参加长征、470多人在长征途中光荣牺牲的悲壮故事;展现了李家俊、李先念、徐向前、王维舟、许世友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率部转战城口,留下不朽的战斗业绩和光辉的革命足迹。这是一块见证党和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版图,这是一卷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这是一座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不朽丰碑。目之所及的红色革命展陈和革命文物,把我们带回到那刻骨铭心、战火纷飞的岁月。

文物无言,但它们都是我们党和红军那一段历史的最好见证。结合我过去对红四方面军和下川东革命史的了解,我对城口的“红”有了最直接的感受和体验。城口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29年至1935年长达6年的时间里,革命之火曾经在大巴山熊熊燃烧,红军在城口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创造了在重庆的革命历史上,第一个打出地方红军旗帜的县,第一个被地方红军解放县城的县,第一个迎来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的县和唯一成建制建立了县、区、乡、村苏维埃政权的县。共和国的旗帜上,飘扬着城口儿女用鲜血染就的风采,这“三个第一”和“一个唯一”,使城口不可争议地成为重庆最“红”的县。

傍晚,洗去一天的疲惫,我们走出驻地,沿着任河休闲漫步。县城宁静安逸而不喧闹,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在暮色中浸染,时光似乎都慢了下来。回望身后群山,山峦上铺展的红叶映着落日,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低头俯瞰,以特立独行的流向与大巴山共同孕育一道道峡谷险滩的任河,由潺潺小溪发育为浩荡流水穿城而过;平视河对岸,一副书写在白色高大墙体上的“人民好坐江山”6个大字,映入眼帘,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城口的同志给我们介绍,这幅标语原来一直“隐藏”在城口县巴山镇元坝村火山坡一个青褐色的石头上,是由当年一名红军战士用刀刻下的。1977年,被上山砍柴的村民不经意间发现。标语文字距地面1米左右,高约0.87米、宽约0.38米,字距1.5厘米,阴刻纵行书写,笔画及间架结构均不匀称,甚至谈不上章法,四周还用一个不太方正的方框将字围在中间。由于时间久远,风吹雨打,石壁风化,斑驳拙朴的刻印,已较为模糊。

我站立身姿,向“人民好坐江山”标语行注目礼,仿佛耳边能听到当年军号的嘹亮,看到红旗漫卷的飘飞,感悟到红军战士对党、对人民的炽热初心。这条标语不仅刻得时间早,而且,在目前发现的全国红军标语文物中,其内容具有唯一性和跨越时空的历史意义,是体现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初心使命的代表性物证,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最好诠释。如今,复制在城口县城最醒目的地方,成为最具城口辨识度的红色标志。

近年来,城口县深耕红色文化,用红色文化启智润心,将一个个红色资源串联成线,“活”化利用,让旧址遗迹成为“新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活教材”,让榜样模范成为“红教师”,让特色活动成为“精教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了解我们党波澜壮阔的斗争历史,让更多青少年学生沉浸式感受家国情怀。层林尽染,叠翠流金;沧桑巨变,岁月沉淀。红色文化穿越历史尘埃,像红叶一样漫透在城口的绿水青山之间。

时间稍纵即逝,在城口两天的行程中,我看到一个又一个城口人脸上写满的是自信,眼睛里充盈的是光亮,他们那种踏上新时代新征程的豪迈激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追求,给我以深深的感动和挥之不去的印记。时代变了,交通变了,格局变了,城口变了。像大山一样淳厚质朴、热忱豪迈的城口人,正张开双臂,深情拥抱扑面而来的山外世界。

如果说青山“绿”是城口大地上的靓丽底色,那么信仰“红”就是这片绿色大地上最耀眼的光亮。

编辑:李微希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