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基层党建十佳“书记项目”展示
文章来源:石桥铺街道发布时间:2023-12-27 17:06:20编者按
“2023年度基层党建十佳‘书记项目’展示”专栏第三期,为大家分享石桥铺街道“书记项目”《坚持党建统领探索“社区合伙人”多元治理实践》。
案例背景
为什么要探索“社区合伙人”制度?结合辖区实际,石桥铺街道梳理了当前在党建统领基层治理方面存在的三个痛点:一是党建功能之“痛”。辖区现有党组织112个,数量虽然较多,但一些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作用发挥不明显,特别是党组织的“主心骨”“指挥棒”作用发挥还不够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还不充分。二是资源整合之“痛”。辖区具有悠久的商贸传承历史,有流动人口10万余人、市场主体3万余个、专业市场23个,人流物流资金流活跃,但整合群众、企业等主体参与基层治理缺乏有效手段,政府单打独斗多,各方优势发挥不够充分。三是社会参与之“痛”。基层治理需要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但从辖区实际来看,痛点在于各方参与的意识不强、渠道不多、程度不深,大多仅停留在文体娱乐、治安防范等层面,面对真正关系社区发展规划、基本建设、权益维护等社会治理公共性问题时,普遍存在参与性不足、参与效能不高等问题。基于辖区在党建统领基层治理方面存在的三个痛点,街道开展了“社区合伙人”项目实践。
案例综述介绍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并明确要求,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治理效能。石桥铺街道党工委紧扣中央要求,坚持党建统领,从今年3月起探索“社区合伙人”多元治理实践,最大限度调动各类资源,争取区域内外有利于地区发展、有利于民生福祉的个人、组织等所有力量,通过多元治理实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具体做法如下:
(一)主体多元:打造五型“社区合伙人”共建模式
一是“机关合伙人”。通过与市、区级相关部门共建,吸纳18个部门、129名干部成为社区合伙人,开展“银龄科普学堂”、植绿修枝、知识产权进汽摩配件专业市场等活动。二是“公益合伙人”。组建“叮叮猫”“爱心联盟服务”“美邻”志愿服务队等12支公益队伍定期开办志愿服务集市84场,提供技术培训、义诊等13项惠民服务项目。三是“商企合伙人”。用好市场主体多的优势,以社区服务资源对接商企服务资源,吸纳企业合伙人221个,开展反诈宣传进影院、社企“邻里节”、青少年篮球赛等活动或项目105个。四是“物业合伙人”。吸纳新德铭居、岭秀枫景、远洋香派等61个物业公司为社区合伙人,办理了物业引入充电桩、小区文化活动、增设便民设施等一大批民生实事。五是“自治合伙人”。挖掘小区里的能人、达人、楼长379人为社区合伙人,引导开展楼栋微自治、小区微协商、培育发展内生式社会组织,打造“同心议事厅”“新德新貌道德评议会”等一批自治阵地,激发自治内生动力。
(二)路径多元:探索五条“社区合伙人”共享路径
一是“空间共享”。利用自有公共空间的优势,建设高庙便民健身房等阵地,吸引合伙人入驻打造和开展服务,链接第三方市场化运营,用服务空间交换服务资源,为居民提供低偿和免费服务。二是“时间共享”。引导社区党员、居民、爱心商家、物业员工等志愿服务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社区公益性活动、志愿服务集市等,推行志愿服务时间积分兑换机制,以服务换服务。三是“平台共享”。由社区党委集中统筹,聚焦群众生产生活的重点和难点,建立“需求清单”“资源/供给清单”“项目清单”3个清单,按时按需联动相关“合伙人”服务,实现居民群众需求与合伙人资源有效精准对接。四是“技能共享”。将有一技之长的“合伙人”培养为社区骨干,为社区居民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健康知识咨询、心理咨询、歌舞琴棋书画课业辅导等互助式服务15项。五是“知识共享”。联合派出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庆普瑞眼科医院、欢童幼儿园等57个单位,打造社区教育师资团队,定期以培训、座谈、讲座等形式,开展反诈、养生、安全应急救治、传统文化等各类知识活动90余场。
(三)保障多元:建立五项“社区合伙人”长效机制
一是进出机制。明确社区合伙人“五进五出”进退条件,建立正负清单,确保合伙人的素质和能力符合社区发展的需要。二是激励机制。建立社区合伙人积分管理办法,划分4类积分项目,对合伙人的参与和贡献进行量化评估,给予相应奖励。三是沟通机制。社区党委每月邀请合伙人和企业、居民等代表参加联席会议,通报合伙人工作情况,听取社情民意和意见建议,实现供给与需求两端信息互通。四是互助机制。既吸纳社区合伙人参与社区治理,也为社区合伙人提供相应阵地和政策支持,如市民健身房、养老中心、社区食堂等项目。五是考评机制。出台对社区党委的考评办法,科学设定合伙人数、项目活动、民意调查、加分扣分等考核指标、激励和督促各社区党委有序推进“社区合伙人”工作。
创新亮点
一是树立“新的理念”。提出“社区合伙人”概念,关键在“社区”,重点在“合”,优势在“伙”,目标就是“共建共治共享”。街道把“社区合伙人”定义为在党建统领下,最大限度调动各类资源,通过多元治理实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二是扩大“新的范围”。把“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充分融入基层治理,只要愿意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都是街道的小伙伴。特别是通过五型“社区合伙人”共建模式不断扩宽朋友圈。
三是注入“新的活力”。重点以活动凝聚人心、积累人气,解决大家不愿意参与社区治理的问题。比如,开展“邻里节” “全民运动会”等活动,每月定期评选“最佳合伙人”,有效激发了群众、企业等主体参与热情。
四是开启“新的局面”。共享路径下,形成了“你支持我,我支持你”的浓厚氛围,个人、组织、企业与社区、街道的合作共赢局面基本形成,社区治理体系进一步变革重塑、干群关系愈发融洽、各方积极评价明显增加。
案例成效、获奖情况及社会评价
自实施以来,街道通过强化党建统领不断优化“社区合伙人”模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获得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被《中国网》《重庆日报》等各级媒体报道30条次。此项目已纳入2023年我区打造九龙坡辨识度的改革项目和典型案例谋划储备项目。
(一)逐渐形成了一呼百应的格局
一是组织力提升了。深化推进“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打造工作,设立“红岩党员先锋岗”“五星支部”“五星党员”,党员干部带头进小区、进楼栋,实现“上门提诉求”向“上门听诉求”转变,进一步拉近了党群关系。二是网格化做实了。推进“支部建在网格上”,科学设置网格151个,企业、党员、热心居民骨干、机关干部等各类合伙人就地筑“网”入“格”,通过“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实现“上门寻服务”向“上门送服务”转变。三是智能化推进了。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作用,依托“141”基层智治体系,融入“社区合伙人”概念,探索具有辨识度的“专业市场数字化安全监管”应用场景,聚力物业管理方、企业、机关等多方“一呼百应”共同参与,实现“被动监管”向“主动监督”转变。
(二)不断完善了协同共治的体系
一是合伙聚力的局面形成了。在反诈联盟、邻里体育节、益企行动等项目中,社区合伙人广泛积极参与,促进居民、企业和社区良性循环,形成合伙聚力生动局面。二是多方议事格局成熟了。通过党建联席会制度、五方议事会、“同心议事厅”等方式方法,提供了多元的议事渠道,不再是基层党组织的“独角戏”,而是多方力量的“大合唱”。三是基层自治效率提升了。扩展志愿服务集市、网格接单服务、老李说理工作室等“社区合伙人+”项目,逐步形成“小事有人办、闲事有人管、大事有人议”的和谐局面。
(三)初步达到了合作共赢的效果
一是党的建设“强起来”了。张坪社区“美茵美邻”、老顶坡社区“顶坡力量”等党建品牌,进一步增强了党的影响力;今年以来发展非公党员6名,新建非公党支部1个、团组织8家,切实增强了党群组织覆盖率。二是基层治理“活起来”了。打破社区单一服务模式,“向阳”“美邻”“叮叮猫”等志愿服务队伍活动丰富多彩,“暑期嘉年华”“青春倡廉”文化主题活动近500场次不断提升居民对社区服务的认同感。三是营商环境“好起来”了。依托合伙人机制进一步整合调动了各方资源,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不断改进社区管理,优化服务提供,有效解决了新德铭居小区绿化带与五金市场商业用房资源置换、石小路加油站支路常年积水问题等,实现了社区建设与营商环境互融共促。
编辑: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