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谭大松专栏丨村庄是我家

作者:钱犁 谭大松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12-29 09:43:06


一头扎进星溪村,杨海春就爱上了这个村庄,爱上了这里的一草一木,爱上了这里的乡亲们。在驻村帮扶的6个春秋里,杨海春一直没有挪过窝,一直没移过蔸,默默无闻地耕耘在他热爱的田园,爱岗敬业为他的工作业绩添上了亮丽的成色,也让他见证了星溪村的变迁。

入乡随俗鱼得水

位于大巴山南麓,与重庆城口县接壤的星溪村,是乡村振兴重点村,按照全县统一安排,县生态环境局担负着中梁乡的帮扶牵头任务。2018年8月,时任县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宣教科科长、年近55岁的杨海春站了出来,主动请缨,开启了他的驻村生活。

第二天,杨海春就打点好行装,扛着背包,风风火火连夜赶到村里,从此,便成了铁打的营盘里不走的兵。

来到村里,不是来观光旅游的,更不是休养生息的,而是要协助村子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扎实开展乡村振兴,引领乡亲们攻城拔寨奔上致富路。再说,在乡亲们的眼里,县城机关下来的干部或大或小,也是一位“官”,如果只当甩手掌柜,遥控指挥,就如同脱了形、变了味的“官”,乡亲们还会吐口水唾骂。杨海春想得十分明白,也非常透彻。理智的思维决定着他脚下的路,他把星溪村当作人生之旅的一条河,他是这条河流的一条鱼,乡亲们就是这条河的水,如果不能赢得乡亲们的拥护和支持,那么他将会变成一条无水的鱼。杨海春说:“星溪村就是我的家,在星溪村这条河里坚韧地游下去,是我退休前站好最好一班岗笃定的信条。”

杨海春果真像一条鱼,不知疲倦地在星溪村这条河里游来游去,一会儿在田间地头察看果林,一会儿又在丛林山坡间的公路上清淤除泥;一会儿在茂密的山林里查看火警,一会儿又在突发灾情隐患现场疏散群众;一会儿在农家院舍为脱贫致富出谋划策,一会儿又在前往留守老人家中嘘寒问暖;一会儿在屋舍院坝聆听乡亲们的意见,一会儿又在县城争取项目、资金……多数节假日,他也沉淀在村庄,和乡亲们打成一片。一个月下来,杨海春与乡亲们难舍难分了,鱼水情深的歌谣在大山里悠扬地响起。

“快来家里刨碗饭”

无论走到星溪村的哪个角落,只要是一日三餐时间,星溪人冲着杨海春的邀请就会不绝于耳。入乡,就要随俗,拒绝了乡亲们的热情,乡亲们反倒觉得上面的干部看不上泥巴人。星溪人说,这也是上面的干部铁心融入乡村百姓的一把村尺。杨海春不想凉了星溪人的热心,不想在他和星溪人中间竖起一堵无形的墙壁,碰见一日三餐,总会高高兴兴答应这家那家的邀请。特别是年猪饭,只要乡亲们一个电话、一次微信,只要在星溪村,他也会一口应允。热腾腾的饭菜,香喷喷的山味,温暖了杨海春的胃,温馨着他在星溪村快乐的帮扶岁月。

一代伟人毛泽东谆谆告诫过,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一个饭碗搁在星溪人家里,吃了也白吃,杨海春是不情愿的,也不会这样吃下去。五千年泱泱大国崇尚着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君子。那好,乡亲们请我吃饭,我就还乡亲们的礼,杨海春自有他的打算。最初,哪家缺什么,杨海春就买什么送过去。后来,杨海春发现,村民们最爱吃的是面条,每次回到县城,他就扛着一大箱面条来到村里,再把面条分送给村民。村民们说,杨海春送给他们的面条,累计至少也有5吨,也就是1万斤。

杨海春在星溪村一蹲,就快6个年头。杨海春说,最值得他欣慰的,莫过于他在星溪村的充实,莫过于他成了吃在星溪村、住在星溪村、干在星溪村的星溪人,莫过于星溪人对他的认同,莫过于星溪人把他当家人一样呵护。

冬天里的一把火

“杨书记,快进屋喝口开水!”

星溪人对着山野间奔忙的一个身影,总会发出热情地邀请,那些亮嗓汇合成大山里特别动听的音符。

星溪人嘴里的杨书记,正是县城进来的第一书记杨海春。

兔年这个冬天,海拔800至1700余米高度的星溪村,飘飞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山也寒,水也冷,让这个村庄似乎冰固了草木逢春的膂力,枝头的小鸟冷凝了欢唱,田间的虫豸冻没了踪影。

绒帽,绒衣,手套,全都派上用场,星溪人照样感到僵手又僵脚,大都守着火炉四门不出。

这几天,尽管寒风像刀割,可杨海春无论如何也停不下他的脚步,那是因为星溪村兴龙社一桩棘手的事让他饭吃不香,觉也睡不安稳。杨海春的梦里,也惦记着这桩让人头痛的家庭纠纷,他一直在寻找打开双方心结的钥匙。

还在初冬时节,兴龙社的钟某刑满释放返回岳母家中,岳母却死活不认,不准钟某进屋。钟某无法得到岳母的认可,便执意要把两个女儿接走,可岳母又死活不依。

这岂止是一桩鸡毛蒜皮的纠纷,更是事关人命天大的急事。

“你不认我,可以!我的女儿我有权接走。”钟某响雷般的声音,老远也听得见。

“我栽树,你想摘桃子,休想!”岳母用针尖对麦芒。

性格暴躁,出手狠毒,因恶意伤害他人,钟某曾两度被绳之以法,累计坐刑达20年。在钟某的火药桶即将炸裂的时刻,如果无人从中调和,则可能将一触即发的矛盾推向万丈深渊。

岳母恨铁不成钢,其实也有她的道理。钟某未经岳母的同意就把她的女儿拐走,这对恋人先斩后奏,有了两个女儿,两人却一直未去婚姻登记机关领取结婚证。钟某父亲因重残卧床不起,服刑期间,岳父又不幸去世,事实上的妻子改嫁远去湖北某地,不久也身亡。万般无奈,两个女儿抚养的担子就落在岳母的肩上,岳母既当奶奶,又当妈妈,和两外孙女相依为命十几年。可爱的姊妹俩是外婆的小棉袄,外婆在她们心中又是依依难舍的炭火。

钟某岂肯依了岳母,积累的恶习也难以一时洗清,箭已在弦上。

消息似风一般传到杨海春那儿,他旋即从座椅上腾地而起,冲出屋门,身后又似鼓起的山风,劲步奔向海拔1700余米的兴龙社,分别找到钟某和岳母,当起了说客。

“一家人好好说,再大的事也说得清。”杨海春顾不上揩一把汗,就开始劝说起来。

“这个遭凶的,要打要杀由你,我七老八十的人,也不怕人家打死。”岳母气得脸红脖子粗。

“看你横到几时,我不想第三次坐牢。”钟某的火气烧到了眉毛。

好心的亲戚朋友出面,也没有说服两人。村上调解无果,杨海春又找到钟某。

“只当我是你哥子,说句实话,你岳母养育你的女儿十多年,现在很多人带一个孩子都觉得累,何况还是两个。你要懂得感恩,不管你岳母如何吵闹,也不能还嘴,甚至扇了巴掌,也要忍下去。”杨海春的晓之以理,可谓情真意切,如春风化雨。

“这回就听哥子的。可是,女儿的抚养权,我不能丢。”原本铁石心肠的钟某终于软了下来。

“你要相信,我一定会说通老人家,她会满足你的这个要求。”

天近黄昏,杨海春又找到老人家劝说,一一解答了老人家的疑惑,聊得越来越欢畅。又经几个回合的沟通,老人家终于同意放弃抚养孙女的权利,交给钟某抚养。这起家庭纠纷也就有了眉目。

连续几天,高山路面结冰,阳光照在如蚯蚓似的山道上,杨海春和司法所干警攀上兴龙社,分别为钟某和岳母制作调查询问笔录,固定证据,为两个小孩放假后达成最后的调解协议做公证。

夜深人静,杨海春躺在月光下村办公室的床上,望着窗外灿烂的星空,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不是亲人胜亲人

“杨海春比我们的亲人还亲,时时处处关心着我们。”星溪人感叹道。

2020年9月,因人员调整,杨海春挑起了星溪村第一书记的重任。这时,村里的水、电、气、路样样俱全,产业也有了稳步前行的前景,而患有残疾的老人和孩童,最让杨海春揪心,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们,诚心实意地点燃他们希望的火焰。

2020年10月的一天,在走访中,村民郭勇说,他多想像正常人一样,拥有一份自食其力的职业。郭勇的视力被鉴定为2级残疾,他却渴望在知识的海洋里寻找人生的最大快乐,一心扑在书堆里自强不息地苦读,成人高考一路过关斩将,又捧回了重庆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证书。因为天生的视力残疾。郭勇却一次次与就业的大门失之交臂,在家中等了两年,仍是无路可走。杨海春当即承诺,这事就包在他的身上。于是,杨海春带着郭勇,托付了近十个熟人,又向与郭勇专业对口的行业担保推荐,在县残联的牵线搭桥下,郭勇在一家按摩院干得可是欢欣自如,月收入稳定在3000元以上。杨海春还没有止步,又向县人民医院极力举荐,郭勇有望进入这里的康复中心上班。

这又是一个残疾人,与郭勇不同的是,他已年过半百。丢了拐棍就直不起腰的胡志国,妻子却不辞而别,许久也杳无音信,令他更为痛心的是,女儿不幸离世。经不住生活的重负,胡志国的脾气越来越怪,与村民越来越不合群,动辄与人吵架打架,一方清静的民风被他搅得蒙上了灰尘。岂能眼睁睁地看着胡志国一步步滑向泥坑,暴热天,杨海春去过胡志国的家中;狂雨天,杨海春依然走进胡志国的家中;寒彻骨肉天,杨海春还是走进家胡志国的家中,以满腔的真诚去打动胡志国如冰冻过的心肠。

“我不需要你的同情,你滚”

2021年的夏天,杨海春提着鲜果去看望胡志国,却吃了胡志国的闭门羹。杨海春仍是一路微笑着走进胡志国的房间,兜转了每一间屋子后,才坐下来任凭胡志国喷泻满腹的怨气。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胡志国说到他的残疾等级打低了之时,杨海春却悄无声息地记在了心里。很快,杨海春就胡志国的残疾,和相关部门进行了有效衔接,并带着胡志国到县城重新鉴定,将胡志国的四级残疾等级实事求是地升到了二级,每月的残疾救助金,加上低保金,将近800元。这800元,对很多家庭来说,无足轻重,可对于胡志国这样的老弱病残家庭,却如雪中送炭。

胡志国因重度残疾长期坐在木椅上,露出的大腿被木头磨红了,杨海春也没有放过他那细微的眼神。又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杨海春又一次去看望慰问胡志国,自掏腰包给他送去了药物和柔软的绒垫,供他铺在木椅上。胡志国家里的坐便器、电磁炉、电饭煲、烧水壶,也是杨海春自掏腰包捐赠的。

胡治国的冰冻心肠,被只差踏破他家门槛的杨海春捂热了,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胡志国与左邻右舍又亲如一家了。感恩之心在胡志国的心中蔓延,有一次,他给杨海春打电话,说他病得很重,需要进城去医治。杨海春赶紧开着私家车去看他,一场善意的欺骗露出了端倪,他压根儿就没有生病。原来,他请来厨技在当地属于一流的亲戚,备了一桌土色土香的农家菜,唯恐他的邀请被杨春海拒之门外,就编了这个谎言。当时临近春节,他还左手抱着一罐蜂糖,右手提着一只腊猪脚,后背顶着拐棍,要给杨海春送礼。

星溪村人有了矛盾,抑或困难,杨海春绝不视而不见,甚至躲得远远的,总会竭尽全力排解。

这是一件难以调和的纠纷。星溪村办公室后面的四家人,经常为土地、山林界限争得面红耳赤,闹得不可开交。这四家的女主人原本是四妯娌,除老大没有再嫁外,其余三妯娌均是改嫁过门的。杨海春数次上门,苦口婆心地调解,为她们分清了财产,划清了土地边界,并将情况通报给了社长,才让四家人的深沉矛盾渐渐地冰释。

星溪村海拔1700余米高的太平社,有8户人家经常吃不上自来水,全靠步行到山那边的小河里肩挑背担水吃,汗流浃背地挑回一担水,走到半路上或许泼洒了一半,有时下雨路上溜滑不慎跌倒,说不定连桶带人滚一坡,水一滴不剩了,尤其怄人的是伤了皮肉。杨海春比这8户人家还要急,四处奔波筹钱,精诚所至感动了“上帝”,6万余元的维修资金一夜间飞到了星溪村的财务账目上。正是这笔钱,救了这8户人家的急,他们出工出劳,把这笔钱花在刀刃上,将能容纳30方水、损坏了多年的水池整修一新,白哗哗的山泉流入这个水池,再流入山巅之上的8户人家。再次吃上自来水的那天,乡亲们炸响了火炮,像过喜事那样热烈地庆贺。

利用节假日为低差生孩子王芳连续补课一年,杨海春让她从年级倒数一跃而为优生考上万州职中;杨海春说服残疾人代时春易地搬迁,为其争取残疾人建房补助,使其生活环境得到优化改善;留守孩子彭友羿多次生病在乡医院输液,杨海春通宵达旦陪守在病房;村里种植的15亩芦笋丰产滞销,杨海春自告奋勇奔赴县城大大小小的商店广告推销;看着山林里成片的野生猕猴桃,杨海春建议将其申报为村里的特色产业,两次开着私家车到万州寻找商家订制包装盒,并远赴江城万州,奔走县级部门,走街串巷,代言销售野生猕猴桃3800多盒1万多斤,原来烂在山上的天然水果成了村民们的金果,让村民户均增收3000余元;受村民之托,帮助销售土特产品,单销售肥猪就近百头,销售收入总计达100万元;狂风大作的夏天,吹响紧急抢修星溪村太坪社10余户人家损坏的房顶……

一桩桩好事办在乡亲们的心坎上,一件件实事落在星溪村芳香的土地上。2020年10月,杨海春喜获巫溪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正如星溪人说的,这份荣誉,这份光环,杨海春问心无愧。

编辑:李微希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