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丨书中有蜀道 扶摇上青天
作者:杨继超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1-05 13:44:06世人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起初我是不信的,但是当你真正在巴蜀之地居住过,恰逢爬过一次大山后,那不断战栗的双腿会彻底动摇你的倔强,心里不由会感叹一句,太白先生诚不欺我。
在我看来世间的蜀道有两条,一条静卧在巴蜀崇山峻岭之间,清晰可见,等你来走;另一条藏身于书本的字里行间,半遮半掩,待你来攀。
小时候初学走路时,总是习惯扶墙,不经意间第一次与墙上贴着的写满铅字的报纸凝视,虽然互不认识,仿佛又很亲切,似乎那些小若蚊蝇的字如一粒粒种子,悄悄地钻进了我的心里,等待合适的时机发芽。
儿时睡前总会黏着父母讲故事,随着自己猎奇心的增长,逐渐不满足于三言两语的敷衍,开始尝试着凭借自己一知半解的认字水平,翻开了书本的扉页。虽然此时的我早已健步如飞,但这条新的路上,依旧是步履蹒跚的新手,自此推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门后有讲不完的故事,数不清的英雄,读不尽的千古佳句。
蜀道难爬,书中的蜀道更难攀,可旅途中的风景却可以让你收获满满。在路过唐诗宋词的山岳时,随便飘落的只言片语都会让你灵魂受到深深的震撼,正是这座山让无数骄傲到骨子里的文人甘愿折腰摘帽举目仰望,傲如太白先生不也亲口感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这座山蕴藏着中国五千年文人巨匠留下的财富,这里有诗仙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狂傲,有诗圣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悯,有诗魂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惆怅,有诗豪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豁达,有诗囚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兴奋,有苏轼先生“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悲戚,有才女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幽怨……
这座山上的一草一木都有灵性,驻足观看久了也能学到一点皮毛。偶然间捡到一点灵感,迫不及待地提起笔,让情感顺着笔尖流淌在纸面上,心底有一种收获后的欣喜。
读书这条路没有捷径可走,如果你选择了乘坐缆车登顶而嘲笑步行的人,那你才是真正的失败者。书中的蜀道每一步都蕴含异样的风景,每一字都是不同的感悟,每一个台阶都是文化的沉淀,一味地盯着终点,那你早已与沿途的风景失之交臂。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人都习惯在家里布置书房,哪怕是空间不允许,或多或少也会放置一个书架,上面摆满了形形色色的各类书籍,也许是对书香门第这个词的理解有偏差,亦或是单纯的认为书籍摆在那就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但大多数书都成了陈列品,摆在书架上睡大觉,封皮上落满了灰尘,不曾翻阅过。古人吃书食墨的人屡见不鲜,其实都是一个道理,他们从未真正发现书中的蜀道,更别提涉足。
如果你是懂书之人,你会发现每一本书里都藏着一个活生生的灵魂。一本好书就像一位故友,翻开书页,恰似老友重逢,你懂他的言外之意,他懂你的欲言又止,字里行间有说不完的话题。也许在别人眼里只有你一个人静静地躲在角落里捧着书出神,此处无声胜有声更能诠释此时的你。别人不理解不重要,手里的书懂你足矣!
有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我是不认同的,反倒是觉得“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说得一点都不假。读书能提高你的修养,让你谈吐儒雅庄重;读书能拓宽你的视野,让你胸中有丘壑;读书能磨砺你的性格,放下棱角耐心思考。
书中的蜀道一眼望不到边,而我依旧选择拾级而上,一步一个脚印,走不到尽头却乐在其中。如果哪一天走不动了,就化身一颗小石子,静静地躺在山脚下,蜀道边,也算没有遗憾。
编辑:孙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