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看重庆丨数智化驱动 让重庆更多制造企业完成“智变”升级
文章来源:央视网发布时间:2024-01-09 07:41:59智能化创新,是推动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之一。近日,重庆市经信委发布2023年重庆工业经济呈现十大亮点,其中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取得成效,新认定市级智能工厂17个、数字化车间224个,建成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0个、典型场景35个、系统解决方案8个.....为更多传统企业插上产业升级的翅膀。
赋能 制造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在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青山工业)数字化车间,一台台机器人正有序进行产品组装,每30秒即可下线一台变速器。通过运用5G、大数据等技术进行数字化改造,青山工业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同时经营成本降低10%以上。
在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工厂,只见数字化组装线上工业机器人灵活地进行冲压、焊接等一系列操作,一辆辆汽车陆续生产下线……
“我们对整车产品和生产环节同步实施智能化升级,智能化工厂设备自动化率达92%。我们还掌握了智能互联、智能驾驶等600余项智能低碳技术,多款智能化车型已成为公司的拳头产品。”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智能化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制造业多个产业领域,这在不断优化企业各项生产环节、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截至2023年12月,重庆全市累计实施6000多个智能化改造项目,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升近60%。通过部署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新认定智能工厂17家、数字化车间224家,累计分别达到144家、958家;新增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跨行业跨领域”平台1家,累计达到3家;新部署“一链一网一平台”试点示范项目4个,累计达到7个。
预计到2027年,全市规上制造业企业将进入数字化普及阶段,带动4000家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累计推动15万家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守正创新 释放产业新动能
原料供应等环节实现数字化联动、“端对端”处理生产中的各项问题、设置好数据自动调节产品数据和数量……这样的场景在重庆制造业企业中已是常态。
以位于南岸区白鹤路的美心集团为例,走进该企业数字化车间,繁忙的机器人、飞速旋转的自动化设备随时保持运转——门扇、门框加工设备全流程均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加工。设备通过大数据传输,实时将产量、质量、能耗、生产周期等数据进行采集和整理,并与订单、物流等一站打通,实现生产与销售环节的共通互联,让产销流程全周期缩短60%。
美心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美心集团智能门扇和门框生产线投入使用后,从一块钢板到一扇门最快只需30秒,门框生产线每45秒就会产出一樘门框,并且产品误差可以控制在0.5毫米以内。这让企业除材料外的综合成本下降30%左右,产能反而可以增加一倍。
位于两江新区的两江智慧工厂,同样随处可见智能化生产场景——组装数字化车间里,只需一个指令,就能完成从原料供应到生产的管理,依托数智赋能,让数据流通起来,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实时数据的对比分析,完成质量风险预测。经过全过程数字化,长安汽车新品上市周期缩短30%、制造效率提升20%,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
接下来,重庆还将持续培育良好的产业生态,让新产业持续释放新动能,既从供给侧引进培育工业互联网、软件服务等企业,也从需求侧激发工业企业“建平台”“用平台”活力,并加强供需对接,推动更多企业从制造迈向智造。
编辑:胡梦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