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发仔专栏|龙门山下宝山村
作者:郭发仔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1-10 18:43:06周末约了几家好友,一同驱车去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成都往西北,沿着成白旅游快速通道行驶七十多公里,进入龙门山镇。平原上一览无余的视野,在点点抬高的山体面前变得局促起来。虽是深冬,但此处青山莽莽,草木叠翠,看不出半点残败的冬日旧象。
进入宝山村的路,从茂密的灌木中横穿出来,像一把嵌入山体的楔子。车顺着水泥公路七弯八拐,引擎盖始终抵住我们视线的上限,几分钟后便到了一个稍稍平缓的地带。一下车,一道明亮的阳光照得目光闪烁,也将这座隐藏在山中的村庄映出几分喜气。
洁净的水泥路边,绿树成行,花朵鲜艳,红的黄的紫的,梦幻一般地开着。靠近村口的地方,放置了几个高约一人的垃圾桶,分门别类,瞬间令人误以为还在都市里。
道路右侧,村舍排列有序,一律为两层楼房,白墙青瓦,有些房顶还设置了观光露台。房前,或种上牵牛花、爬山虎,或养几束精致的红玫瑰、红绣球,有一种散淡清新的小情调。入门都是檐廊式建筑,圆柱方砖,青瓷白底,显得素雅而别致,又有几分庄园的大气和高洁。
我们在一户农家住下。主人是一个微胖的中年妇女,见人便一脸真诚地笑。丈夫外出务工了,她和公公婆婆一起生活。她一边麻利给我们泡茶端水,一边介绍自家情况,建议我们在村子里走走看看。我们从大姐口中了解到,宝山村曾获评2019年度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村中无人散养鸡鸭,也不饲养猪狗牛羊,环境十分舒适。我很疑惑村中人的生计问题,大姐起身朝山上一指,说:“我们村不愁这些呢!靠山吃山,我们为游客提供吃住,还在后山上种植柑橘、脐橙、草莓,还有各种花卉。这就是我们的致富之路呢!”
站在村子里,可见远山重重叠叠,在薄薄的云雾里若隐若现,如淡墨作画。村子左侧,是一大片开阔菜地——大白菜、卷心菜、蒜苗,葱葱郁郁,在阳光下泛着浓绿。菜地被水泥小道清晰地分割开来,像一幅精心规划、精准描绘的工程图。菜地边,一条小溪蜿蜒而过,溪水清冽,流水无声;一台电动的大水车在小溪的尽头不停地翻转,激起的水花被明媚的阳光染成金黄色。
四周安静得出奇,只有阳光的微热发出呲呲的响声。有轻风吹来,微冷,却没有寒意,鼻息间有山林的旧味和菜地的鲜劲,一时恍惚如沐春风。忽地,有一农人走近来,问我们是不是来买菜的。原来,这大片菜地是集体经营的,专门供游客采买,游客看中,随时可以买走。菜确实生鲜可人,我们几家人毫不犹豫各买了许多。
晚饭后,山中暮色来得有些迅速,周围的高山瞬间变得深沉起来。宝山村中的路灯渐次亮起,透过浓密的枝叶,静静地投下乳白色的光线,像一只只明净的眼睛。大家约了去泡温泉——宝山村有十分纯净的温泉,泉水是从地下抽上来的,晶莹透亮,没有任何异味。人在水中,自由放松,来自大地的炽热温度穿透肌肤,温暖血脉,冬日沉寂许久的精神慢慢顶了上来。
翌日,我居然意外地睡到自然醒。天高云淡,又是一个晴日,我们簇拥着去登龙门山。
沿着山路阶梯上行到半山腰,我回首再看宝山村,绰约的山林间,点点白、片片青,仿佛嵌入山体的珍珠。
(作者系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