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高桃芝专栏|“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

作者:高桃芝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1-20 15:35:06

作为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很大影响的舞种之一,安塞腰鼓闻名中外,被誉为“天下第一鼓”。

安塞位于陕西省北部,在历史上曾是军事重镇。早在秦、汉时期,腰鼓就是将士们不可或缺的装备。遇到敌人突袭,就击鼓报警;两军对阵交锋,则以击鼓助威;征战取得胜利,又击鼓庆贺。随后,腰鼓从军事用途逐渐发展成为当地民众祈求丰收、欢度节庆时的一种民俗性舞蹈。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安塞腰鼓巧妙地将舞蹈、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等多种艺术融为一体,使其从内容到形式更加丰富,更具观赏性、娱乐性,形成了剽悍豪放、气势磅礴、浑厚庄重、铿锵有力、威猛刚烈等风格特点。

安塞腰鼓表演灵活,人数可多可少,少则十几人,多则成百上千人。依据不同的表演风格韵律,有文、武腰鼓之分。文腰鼓潇洒活泼,动作欢快流畅,类似秧歌;武腰鼓则有踢打、腾空飞跃和旋转等大幅度动作,快收猛放,有张有弛,尽显西北高原男子的阳刚之美。文、武腰鼓逐渐结合,形成新的风格,以安塞西河口乡与真武洞两地最有特色。根据表演场地不同,安塞腰鼓又分为场地鼓、列队鼓两种表演方式。场地鼓,指腰鼓队伍到达指定表演地点之后,在固定场地进行表演;列队鼓,又叫过街鼓,以行进表演为主,腰鼓队伍边敲边走、边舞边行,多用于走街串巷庆贺新春和喜庆。

安塞腰鼓使用的道具有腰鼓、鼓槌、花伞、彩绸四种。通常一支腰鼓队有一个领舞队员,当地人称之为伞头,是全队的总指挥。伞头常举一把花伞作指挥棒,手中的花伞不停地舞动,指挥腰鼓手走出不同方阵队形,比如“秦王乱点兵”“马弓围城”“黄河十八镇”“三角阵”等。伞头领舞,动作更是精湛,无论蹦、跳、翻、跃,还是踢、踏、跷,都走如游龙,跃如猛虎,奔放洒脱,浑身是劲。鼓手们挥槌击鼓时,无论是上打、下打,还是缠腰打,双手都要将鼓槌甩开,显得勇猛异常。做踢腿、跳跃等动作时,无论是大踢、小踢或蹬腿,都要力道迅猛,使舞蹈显得更加雄浑刚健、潇洒舒展。鼓手们表演时保持队形整齐,展现能劲、狠劲、蛮劲、猛劲、虎劲,以及强烈的动感和节奏感,迸发出生命张力和浓烈的青春气息。

安塞腰鼓表演场面宏大,鼓点急促激昂,动作粗犷强劲。打到高潮时,鼓声、喊声、唢呐声交融在一起,给人以一种排山倒海之势,让人感受到雷霆万钧之力。

黄土高原养育出来的陕北人民,正是用这种形式淋漓尽致地宣泄着自己的情感,将安塞腰鼓打出了黄土地。2006年,安塞腰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塞腰鼓凭借强烈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吸引着千千万万海内外游客到陕北观光旅游,一睹为快。它昂扬奋进的姿态,就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再现。

(作者系湖北省荆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王耀东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