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文学|时光里的“满口香”

作者:杨力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1-23 10:31:21

一口锅盔,几十年的乡愁记忆。
小时候,我居住在一个小镇上,每次去上学,都会经过学校旁的锅盔摊。

锅盔摊师傅是一个中年人,脖子上总挂着一条满是面粉的围裙。他习惯一边揉面一边吆喝,有时候围观的人多了,他就会故意卖弄似的拿起擀面棒使劲敲打面团,并扯开嗓子吆喝,“饼大直径二尺外,又圆又厚像锅盖,你们说,这是什么东西?”
“锅盔!”围观的小学生齐声吼。
中年师傅一听很得意,扬着头继续卖弄:“不错,是锅盔。这是世世代代传下的手艺,它有个特别的名称,叫满口香锅盔!”
这名字霸气!

老一辈人讲,这个小镇自古以来就是重要驿站。从前,过往的马队和担夫很多,到了这里,便会吃两个实惠方便的锅盔填饱肚子,又香又有劲儿。
担夫到小镇来,往往是一拨一拨结伴而行。他们放下担子,气还没喘匀,也顾不上擦汗,便蜂拥至锅盔摊前。那时的锅盔师傅还是中年师傅的父亲,人称老师傅。他一双原本就不敢歇息的手,这下动作更快了:揉面、扯团、摊平、加猪肉粒、搓圆、压成扁圆,于平锅中初煎成形,最后放进壁炉中炙烤。

烤熟的锅盔金黄如盘,散发着别有一番风味的面粉香和猪肉香,引来一双双翘盼的眼睛和一只只急不可耐的糙手。锅盔滚烫而热烈,在一只只糙手中不断翻滚,就像一只只飞跑的风火轮,不听话地试图灼伤那些想要抓住它们的手,数个回合翻来覆去,一只只飞跑的锅盔终于被捉得牢实,在舌尖上稍作停留,就咕噜一下吞进了胃里。
填饱了胃,这些担夫会调侃:“不是说饼大直径二尺外,怎么两口就咬没了?”
老师傅也不含糊:“二尺的饼,你敢吃吗,不撑坏才怪!”
大伙哈哈一乐。
时光流逝,马队和担夫渐成过去。到了我们的儿时,那飘得老远的锅盔香一直诱惑着背着小书包的我们。但大多时候我们就只围着锅盔摊看热闹,看着一只只香喷喷的锅盔飞跑进别人嘴里,我们不断流口水。口水在梦里流了几十年,终于有一天,我路过儿时的小镇,不由得又停了下来。
学校还在那儿,但教室变成了教学楼;老街也在那儿,但宽敞整洁了不少。小镇彻底变样了,转角处的锅盔摊却还在,但打锅盔摊师傅变成了一个年轻女子,一问,正是中年师傅的女儿。
那天,中年师傅的女儿把一个刚出炉的锅盔塞在了我手上,滚烫的锅盔在我两手间飞快地腾挪,让我忽然产生了一种幻觉,手上的锅盔似乎像旋转的风火轮一样飞跑了起来。这锅盔跑到了很多年前,当年可能还没有锅盔这个名字,只是作为一种“饼”从北方引了进来,在外行军打仗的将士们为了减少埋锅做饭的麻烦,军队中渐渐盛行这种既像锅盖又像头盔的锅盔。传到家乡小镇这个地方,因为锅盔味道确实好,遂被后人冠以“满口香”的美名。
食品变成美食,历经上千年而不衰,一定会经历无数人的传承和创新。从简简单单一张饼,再到一层叠一层的锅盔,有无数手艺人奉献出辛劳和智慧,成就了今天满口香锅盔的美名。马队和担夫已随时光而去,学校和街道在与时俱兴,作为地方美食的满口香锅盔,有老师傅、中年师傅和年轻一辈手艺人和“守”艺人的不断传承坚守,注定会继续不断飞跑下去,成为每个人乡愁中浓得化不开的幸福记忆。

(作者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协会员、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

编辑:邓莉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