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记者会丨魏小红:连续19年推进区人大“年中会议制”,连续9年实践“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1-23 22:27:001月23日,重庆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情况”专题记者会举行,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主任孙泽均同志,市人大代表、南岸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魏小红同志,市人大代表、涪陵区白涛街道党工委书记高亮同志,市人大代表、荣昌区吴家镇党委书记刘志亮同志结合各自领域,介绍相关情况。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理念,是党不断推进中国民主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的经验总结。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南岸区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历届班子赓续薪传,连续十九年推进区人大“年中会议制”、连续九年实践“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南岸模式,深度融入市人大创新基层人大会议制度、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四项重大改革任务。
第一项工作:“年中会议制”
2005年,南岸区人大常委会在重庆市率先探索推进“年中会议制”,我们也把它称为“小人代会”,于每年7-8月之间定期召开一次会议。会议在规模、程序等方面对标年初人代会,采用全体会议和分组会议相结合的方式,听取审议区人大、“一府两院”和经开区半年工作报告、有关单位专项工作报告、重点民生实事半年推进报告、代表建议办理报告等,并进行满意度测评,会后区人大常委会跟踪监督审议意见办理情况。
十九年来,“年中会议制”听取审议了129份工作报告,推动“公参民”学校规范治理、“满天星”行动计划等117项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顺利推进,93件区级重点民生实事得到督办,制度优势日渐显著。
一是更好实现了过程监督和结果监督两结合。以往每年只召开一次人代会,通过推行“年中会议制”,变“一年一考”为“一年两考”,丰富了监督方式,增加了监督频次。在年中晾晒各项工作“成绩单”,找出问题、补齐短板、明确方向,实现了过程监督和结果监督的有机结合,提升了监督效果。
二是更好实现了整体监督和重点监督两结合。年初人代会主要是审议区人大、“一府两院”和经开区等全年工作报告,侧重全年工作整体的审议;而“年中会议制”更具侧重点,除听取审议半年整体工作,还专门听取重点工作专项工作报告,实现了点面结合,使人大监督更具针对性。
三是更好实现了定性监督和定量监督两结合。年初人代会主要是对各项报告进行审议,形成审议意见,不进行满意度测评;而“年中会议制”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对各专项工作进行百分制满意度测评,对各项工作进行量化监督,实现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使人大监督更加科学有效。
第二项工作: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
为更好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让民生实事回应民声,推动“替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切实增强民生福祉,做到惠民有感,区人大常委会于2015年出台了《重庆市南岸区年度重点民生实事监督办法》,在重庆市率先推行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经过9年实践总结,现形成了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督“四步”工作法。
一是群众提。线上,借助网络、公众号等媒介发布民生实事征集公告;线下,依托全区164个人大代表家站点,开展“主任接待日”“人大代表进万家”“机关干部进站点”等活动,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民生实事项目由“政府定单”变为“群众点单”。
二是代表定。区委、区人大、区政府三方会商,初步形成15件年度重点民生实事建议草案,年初人代会上全体人大代表对候选项目进行表决,根据得票数量由高到低确定年度10件重点民生实事,若出现并列则一并纳入。
三是政府办。坚持民生实事项目优先谋划、优先保障、优先办理的原则,通过建立健全财政预算追加机制、民生项目任务分解机制、民生项目办理推进机制,确保资金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
四是人大督。区人大常委会建立专题审议机制、满意度测评机制、跟踪问效机制,强化监督问效力度,跟踪督办重点民生实事办理情况,以监督刚性助推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落实。
2015年以来,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取得显著成效,教育、医疗卫生、城市管理、社区建设等93件区级重点民生实事全部办结,“民生清单”变“幸福账单”,惠及群众120余万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不断提升。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回应了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打造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单元,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编辑:胡梦元 汪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