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黎世泽专栏|故乡旧时光⑤除夕的青烟

作者:黎世泽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2-06 14:14:46

青烟升起来。

每到除夕,祖父都要升起青烟。这天,祖父起来得早,在房屋周围,在竹林树下,清除枯枝落叶,点点地堆积,在宽阔的空地上堆成大大一堆。傍晚时分,从枯枝落叶里升起青烟。这时,在坡坡沟沟,在远远近近,也次第升起青烟。

青烟,浓浓淡淡,丝丝缕缕,飘飘绕绕,带着甜甜涩涩的草木味,弥漫在房前屋后,流连在沟湾坡岭,袅绕在大年的气息里。青烟像海底的水草,招招摇摇。青烟像天边的云团,柔柔软软。青烟像腾空的长龙,悠悠荡荡。青烟像酣睡的婴孩,慵慵懒懒。起风了,青烟揉碎飘散,消失在天幕间。暮霭里的天幕,高阔辽远,像洗得发白发蓝的粗布衫,是青烟一样的颜色,是年尾岁初特有的颜色。

除夕这天,老寨子有生发青烟的习俗,青烟不熄不灭,从除夕飘到新年初一,寓意人间烟火从今年飘到明年,年年烟火袅袅,天天烟火不断,寄托五谷丰登的期望,寄予国泰民安的心愿。

青烟里,祖父不紧不慢包裹叶子烟,不疾不徐吸吁烟雾,安安静静,舒舒缓缓,神态安详。青烟里,细风柔柔吹起,风声飒飒连绵,祖母坐在堂屋门前的阶檐上,悠悠长长地说:“吹风哟,风吹六畜旺,风吹五谷生,风吹好年丰哟——”

好年丰,烟火旺,是祖父祖母朴素的期望和由衷的心愿。祖父祖母过去是佃农,在地主的土地上讨日子,只为灶里有柴烧,唯想锅里有饭食,这是祈愿,也是奢望。在那年月,常常米缸空荡,常常锅里稀少,一次次升起炊烟,那样艰难,无不倔强。直到进入新社会,祖父祖母早出晚归,辛勤耕耘,用汗水终得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的好年丰,满心满意地珍惜每天炊烟如期升起,巴心巴肠地珍爱每天满屋照常热闹,让我的父亲、伯父和姑姑们,长得壮,长得高。

人类的历史,也是烟火延续的历史。在远古时代,人类学会了用火,升起了烟火,这是人类划时代的革命,从此,与“动物”彻底分道扬镳;从此,走上“人”的成长之路;从此,维持“烟火”生生不息;从此,烟火成为“人”的代名词。人和烟相互交融、无法分割,有人在,就称为人烟。“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烟,那就是人。人,从未消亡。烟,冉冉升起。

除夕的青烟升起来。除夕的青烟由祖父升起来,由家家户户升起来。除夕的青烟,浓浓淡淡,丝丝缕缕,飘飘绕绕,带着甜甜涩涩的草木味。

青烟里,小孩们唱起脆脆的歌谣:三十天,摇嫩竹,不害病,不生疮,蹿蹿长,比天高……人们说,小孩在三十天也就是除夕,摇动又高又粗的嫩竹,能长高不生病呢。

青烟里,小孩们跳蹿于橙树、李树、桃树那些果树间,将树干砍条口,灌入过年的饭粒。大人说,灌了年饭的果树会结更多更甜的果子。小孩们兴致勃勃地灌,真情实意地唱:灌年饭,结果果,结好多……

青烟里,妇女们在村里理发匠那里修发修面,期望来年的庄稼和猪羊,像修过的脸面一样,整齐干净颗粒饱满,油光水滑膘肥体壮……

青烟里,家家户户磨糯米,石磨“嚯嚯”,流溢细腻雪白的粉浆,在第二天也就是新年初一的早上,煮起白胖胖软糯糯的汤圆,祈愿来年圆圆满满顺顺当当。

青烟里,小孩们穿上妈妈新做的布鞋。妈妈在煤油灯下拉针线,赶在除夕做好了新布鞋。新布鞋真新,沾有煤油烟子味,沾有妈妈手上汗水味,散发妈妈绵绵不尽的温热。新布鞋软软的暖暖的,一旦穿上,就仿佛成了新年的主角,就趾高气昂粉墨登场……

起风了。风在枝条上摘落残留的苦楝。风在水田里揉皱清亮的水面。风在屋檐上扫除斜仄的枯叶。风在高高矮矮簇簇拥拥的竹林里起起伏伏飘飘摇摇。风在远远近近隐隐约约的鞭炮火药味里浮浮沉沉荡荡漾漾。风还随浓浓淡淡的青烟洒在天幕间,天幕就像青烟一样的颜色,是年尾年初特别的颜色。

飒飒风起,连连绵绵。

袅袅青烟,岁岁年年。

青烟里,祖父吸着叶子烟,安安详详。祖母望着年,声调徐缓悠长:“好年丰哟——五谷生哟——六畜旺哟——”

编辑:熊冬梅 全丽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