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新春走基层|温情水乡的火热奋斗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2-17 18:42:06

  

龙年春暖,连日晴好,连空气中都洋溢着一丝香甜的气息。为了不辜负这大好春光,大年初三,趁着假日闲暇,身在老家四川达州的我,和家人商议外出寻游。

在网上搜寻目的地时,“洋烈水乡”进入我的眼帘,“水乡”二字顿时勾起了几年前到游江南水乡的记忆,我在心里泛起嘀咕:“自古多情是江南,情醉诗意温柔乡。在这崇山峻岭的巴人故里,升腾而起的水乡该是何种模样?就连这‘洋烈’二字,都透露着巴人的热烈奔放,似与水乡不称。”于是,我打趣道:“宣汉县有个水乡,要不要去感受下巴山里的‘江南风情’。”一家人各自操持着各自的事业,从年头忙到年尾,几乎很少出游,听到我的提议,连连道好。

1708093451473.jpg

好一处人间烟火地

从居住地到水乡仅半小时车程,驱车行进在达宣快速通道,两旁尽是高低起伏的山峦,行至一处匝道时,向远处眺望,一条大河泛着粼粼波光,洋烈水乡就在不远处!车入景区,我们放慢了车速,一来景区已有不少游客游玩,二来也便于观赏沿途的景致。两旁的行道树上挂满了红灯笼,随风摇曳招呼着远道而来的客人。路右侧,游客中心、酒店、民宿等一应俱全,彰显着景区完善的旅游设施。我向道路左侧的河对岸望去,一块尖锥形的台地直插河道中央,两条河流于尖锥处交汇,台地上整齐排列着川东典型的白墙灰瓦的民居,我又心生疑惑:“这难道是当地政府为了打造景区专门修建的聚居地?”抛开疑问,单就眼前这地形我又生出了几分熟悉感,还未待细想,家人脱口而出:“真像个小渝中半岛。”“对!”我会声一笑,直奔“小渝中半岛”而去。

待车停好,我们已深入半岛内部。这里是洋烈社区,归属宣汉县蒲江街道,也是洋烈风情小镇的主体。在社区正前方,州河及其支流张家河呈“V”字型将社区包围,犹如两条宽大的臂膀拥抱着襁褓中的婴儿,用一河碧波滋养着洋烈人。

据史料记载,因濒临州河,水运通达,洋烈早在清嘉庆十七年就开始兴场,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集水运、商贸、餐饮等于一体的具有综合功能的小场镇。至于为什么叫洋烈,我们也从社区老人的口中得知了缘由。原来,以前的洋烈场,建在一大片石滩上,石滩经河水冲刷,留下很多类似蜂巢的小洞,当地人把蜂巢称为蜂列子,又把没有蜜蜂的列子称为火列子,于是就在列字的下面加上一个火字,后来汉字简化,列字下面的火字就变成了四点水。当时人们还习惯把外来的好东西叫“洋”,就如洋布、洋钉等,于是洋烈这个名字就在这方水乡诞生了,也寄托着老百姓希望场镇能够红红火火的美好心愿。

我们沿着州河一侧向前行进,沿街商铺林立,酒楼、餐馆、租车行、VR体验馆等应有尽有,店主洋溢着笑脸在街边揽客,游客不时出入其中。道路上,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骑着颜色各异的多座观光自行车,载着家人穿梭往来,一路谈笑风生。路沿,社区的阿公、阿婆架灶支锅,锅里刚炸好的土豆、小鱼干正冒着腾腾热气,旁边小桌上的客人正大快朵颐。而在隔壁摊位,社区的年轻小哥支起挂架,面具、蝴蝶翅膀等各色玩具吸引着小朋友争相购买。再向前行,竹枝词广场上,不少游客正驾着碰碰车相互碰撞,享受着春日玩趣,玩累了就坐在花坛边沿打盹,沐浴春日暖阳。来到尖锥处的游船码头,抬目远眺,游船行驶在碧波上,与远处青山相映成景,美不胜收。真是好一处人间烟火地,好一个红火洋烈场!

好一幅家乡嬗变图

兴致正高时,我想起了身在达州的友人,他曾在宣汉电视台工作,如今已转行成了作家。我向他表达了对洋烈的欣赏,打趣地问他:“打造这样一个红火地,当地政府没少花心思吧?”他的回答却让我深受触动:这是一处灾后重建的景区。

原来,眼前看似波澜不惊的“母亲河”,曾经却暴怒不断。过去,场镇选址低洼,时常遭遇洪水侵袭,2003年以来,就遭受了5次洪灾,特别是2010年7月18日,洋烈遭受特大洪灾,水位上涨七八米高,整个场镇被全部淹没,100多户人家无家可归。就在新社区旁边不远的低洼处,还保留有洪灾过后的残存墙体,诉说着悲壮的过往。

巴人吃苦耐劳、不怕斗争,血液里就流淌着坚韧不屈的精神。大灾过后,当地党委、政府痛定思痛,在尊重自然规律和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作出“整体避险搬迁、重建洋烈新村”的决定。

新场镇也就是现在的洋烈社区选址较原来抬高11米,按照新农村风貌建设,统归联建打造川东特色民居,并充分发挥依山傍水,风光旖旎的自然优势,全力打造川东特色新村综合体。如今的洋烈水乡,一年一个样,年年有新貌,已建成“一镇、一廊、四精品”的旅游格局:一镇即洋烈风情小镇;一廊即州河清水走廊;四精品即鱼子溪湿地公园、符家坝婚庆花卉摄影基地、巴人欢乐谷、自行车健身骑行游道。

家乡嬗变,洋烈人也没闲着,顺势而为开起了餐馆、商店,办起了农家乐、民宿,运营起了游乐项目,搞起了生态采摘、体验农业,美美地吃上了旅游饭。

好一首融合发展曲

友人告诉我,洋烈水乡荣升4A级景区后,借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机遇,搭上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快车道,成为川渝精品城郊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并出现在多条川渝旅游的推荐路线中,被越来越多的川渝游客所熟知。

我们绕过尖锥处,继续沿张家河一侧前行,来到一家租车行门前。60多岁的店主老秦正忙着招呼前来租车的顾客,我则见缝插针地和他聊了起来。老秦是土生土长的洋烈人,10多年前的特大洪灾令他家损失惨重,至今想来都还心有余悸。“那时候真是一片汪洋,把家都冲没了。但我们巴人汉子是不得屈服的,只要拼搏肯干,迟早会建起来新家园。”后来,老秦一家搬进了安置房,他敏锐发现了政府发展旅游的商机,和家人商量,租下了临街的商铺开起了小卖部,虽然每天起早贪黑,但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后来,政府沿街建起了自行车健身骑行游道,他又果断出击,购置了几十辆观光自行车,如今靠着小卖部和自行车两项收入,一家人过得有声有色。“以前都是本地游客为主,这两年重庆游客也越来越多,特别是节假日期间,很多重庆牌照的车辆开进景区,我还打算和家人商量,抓抓利好,再购置一些观光自行车,把规模扩一扩。”说话间,又有顾客上门租车,老秦笑着扭头,开始着新的忙碌。

我们也骑着从老秦处租来的自行车,继续朝前游玩。车行几十米后,家人胃里犯起嘀咕,是时候找个地方吃点东西。我左右寻找,在路边发现了一家卖鸭货的摊位。摊主符老板也是土生土长的洋烈人,洪灾过后,他们一家人也搬迁到了安置房。与老秦不一样,符老板选择开了一家餐馆,餐馆经营步入正轨后,他便交给妻子经营,自己则选择到外地务工,在忙碌时节再回到家乡帮忙。“以前去过远一些的地方,但这几年川渝联系越来越紧密,我就到渝北务工,最大的想法就是能用自己的厨艺闯出一片天地。”说话间,他指着摊位上卤制的鸭货对我说,“这就是我结合重庆人口味改良的卤品,你试看看,合不合胃口。”我拿起一个卤鸭头吃了一口,然后满怀笑意对他说:“耙硬合适,就是这个味儿!”

吃完鸭货,我们继续骑车绕行场镇,当再次来到尖锥处时,我提议到河边去转转。来到扇形码头,一艘游船正驶向码头下客,游客欢声笑语走下游船,船工亮着嗓子一声吆喝,便匆匆赶往下一个码头。行船搅动碧水,惊起阵阵波浪,猛地向面前扑来,白色浪花涌起,我在这温情碧水中感到了一阵火热。


编辑:赵廷虎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