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内容是舆论场的“硬通货”
文章来源:云南日报发布时间:2024-02-19 08:21:43导读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8年来,新闻舆论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思想,忠实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2024年2月19日,云南日报辟出专版,邀请学界专家和业界同行,交流最新学习研究探索成果,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新闻舆论工作建言献策,当代党员杂志社应约撰稿。
内容是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的基石。党报党刊等主流媒体要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内容上深根厚植,用好内容抢占舆论场、守好舆论场,忠实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
站稳政治立场,畅通“上情”与“下意”
党媒姓党,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是主流媒体的首要政治任务。党的创新理论来源于实践、发展于实践、服务于实践。主流媒体在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时,既要接“天线”,又要接“地气”,要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下功夫,把内容创制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思维方式、感受体验等关联起来,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上多掌握“几把刷子”,真正地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欢乐着人民的欢乐、感动着人民的感动,创制出能够让老百姓愿意看、看得懂,愿意听、听得进的全媒体精品力作,在“润物细无声”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飞入寻常百姓家。
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自觉站在“五个事关”的高度,做到“心中有党,眼里有民”,全媒体平台常态化开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专题;邀请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单位知名专家学者联合创制“拿来可用”的党课特辑;联合相关媒体、部门,共同举办“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微视频大赛、大兴调查研究征稿活动等,先后有6000万人次参与。
释放融合效能,聚力“线上”与“线下”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过好互联网这一关,就是要管好用好互联网;管好用好互联网就是要重视互联网、适应互联网,增强主动性、打好主动仗,画好“线上”“线下”同心圆。互联网影响着舆论场,分众化、个性化、定制化是互联网时代下内容传播的新趋势。
面对这一新趋势,守好舆论场不能仅仅停留在主流媒体的“单枪匹马”,而是要让人民群众参与进来,人民群众才是鲜活内容的创制者,让“人人都是麦克风”发挥正面效应。换而言之,主流媒体要聚好“线上”“线下”向心力,就要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坚决摒弃“以我为主”的思维模式,通过激活舆论场的生产力,让UGC(用户生产内容)、PGC(专业生产内容)、OGC(职业生产内容)等成为内容创制的生力军,打造开放型全媒体平台,避免“关起门来、自搞一套”的内容创制方式,走出“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尴尬之路。
以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为例,近年来,我们对七一客户端进行了升级改造,开通“七一号”申请入驻功能,专栏作家、认证机构、自媒体平台可自主办理入驻,成为原创内容提供方,目前已有200余位专栏作家开通“七一号”,重庆区县“七一号”实现全覆盖。
讲好中国故事,贯通“海内”与“海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这是从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得出的深刻结论。讲好中国故事关乎中国国际地位,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是一项了不起的事业。
主流媒体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主力军,要把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的责任扛在肩上,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通过创制能够融通中外的内容产品,改变我们在国际上“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尴尬境地,让世界真正读懂中国。具体来说,就是要熟悉国际文化、了解国际规则、掌握国际语言,主动设置内容议程,解决内容流“逆差”,用“破壁”内容,让该热的话题能够热起来,让该冷的信息能够冷下去,让该说的观点能够说到位,把国内关心的主流舆论转变为国际关注的舆论焦点,将海内、海外两个舆论场贯通起来,不被西方媒体牵着走。如果我们长期坚持下去,就会由过去的“跟着走”转变为未来的“领着走”,使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得到提升。
近年来,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高度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去年全国两会期间,设置了“外国留学生看两会”议程,通过采访来自俄罗斯、柬埔寨、叙利亚、牙买加、巴基斯坦、尼日利亚、伊朗等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创制推出系列短视频,被Bridging News等转发,传播量超800万。
“内容好才是真的好”,主流媒体要让主旋律有高频率、正能量有大流量,就必须要有好内容。作为主流媒体,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内容创制是真正的看家本领,好内容是舆论场的“硬通货”;要坚持“内容为王”,认真思考生产出来的内容面对着怎样的舆论场,生产怎样的内容能够抢占舆论场,怎样生产内容可以守好舆论场。只有在内容上深耕厚植,使内容创制与舆论场高度关联,才会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作者分别系当代党员杂志社总编辑、当代党员杂志社全媒体中心内容总监)
编辑: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