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峰专栏|游成都①:朋友邀请住家里
作者:李立峰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2-19 11:36:06“春节带孩子去成都,有推荐的酒店吗?”放假前一个周末,询问在成都的朋友。当时,我很着急。因为我一查网站,发现酒店已经普涨。之前入住过的一家酒店,价格也已翻了两倍。
给朋友发完微信后,我就和孩子去看电影了。两个小时后,再次拿出手机,发现有好几条未读消息。没错,是朋友发来的。“如果不嫌弃,你可以住我家。”“反正春节我要带孩子出去,家里没有人。”“我家在地铁站附近,你要去的地方,都可以抵达。”“如果你不嫌弃,我到时候把密码告诉你就行。”打开微信的那一刻,我瞬间被暖到了,为一个不常联系,只见过几次面的朋友。本来,我只是问问酒店情况,顶多是表达帮忙预订房间的意思。没承想,朋友却愿意把自己的家,借给我住。
一连几条微信,怎么看都不像是客气,而像是深思熟虑的真诚邀请。我犹豫了很久,没有回复。第一直觉,是不能麻烦朋友,应该立即回绝。长这么大,除了回老家,偶尔住亲戚家,此外再也没有住过别人家。因为,家是一个人的堡垒,也是一个人的隐私。住进别人家不方便,也不自在。对此,我们每个人都有切身体会。
然而,某一刻,我却犹豫了。“要不,住一下?”头脑闪过一个念头。毕竟,这是之前旅行从未有过的体验。早先,喜欢看旅游书,经常看到驴友在国外时,住在别人空置的家里。因为这种体验,让旅行多了一份人情味。看完后,内心都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为这个世界残存的美好,为人心里最淳朴最微小的善意。我想,如果没有意外,大概率此生不会有此体验。因为,已经过了那个年纪。所以,当有个机会摆在面前,不可能不动心。
人动了心念后,想法就变得多了。房费普涨,倒不是消费不起,而是没有性价比,何必当冤大头?万一,春节期间吃不上饭,是不是还可以在朋友家自己动手对付一顿。
转念又一想,住在别人家里,别人在意什么,担心什么?首先,是财产安全。让朋友留一个房间即可,其他房间一律锁上。其次,是清洁卫生。与其麻烦别人换床单,干脆自己带一套。再者,是人情。想到自己省了钱,得了便宜,无论如何要带些礼物,略表心意,方才心安。
我甚至想,这样的交集之后,两家已经不仅仅是熟人,或者朋友了,而是亲戚了。在茫茫人海,当亲戚走多好。以后,朋友来重庆,定当以亲人待之。
一想到这些,我决定与妻子商量。妻子当即否决了我的提议,毫不迟疑的那种。她说,人家只是客气,不要当真。理性告诉我,是我天真了,妻子说得对。但一股好奇心驱使着我——我想让这个春节过得不一样,我想让自己与成都有更深的牵绊。于是,我说出了我的想法。听完一二三,妻子开始退步了,让我自己拿主意。
犹豫了很久,我回复了朋友,在方便的情况下,愿意住其家里。我当时心想,一旦朋友回复得不及时、不坚决,哪怕有一丝丝犹豫,我就立马回绝,坚决回绝。
谁知,朋友久久没有回复。我想,可能在吃饭吧。我又尝试发了一条微信,说如果可以订到房,还是愿意住酒店。说干就干。查了网站,相中一家。这个时候,理性战胜了感性。在朋友还没有回复我前,立即决定预订,并且支付了费用。于是,给朋友发了第三条微信,告知了情况。
随后,收到朋友的微信。他告诉我,问了房间,确实价格普涨,远超我的预期。他与我同时段带孩子出去,完美错过。但是,他的家人却不同行。果不其然,情况正如妻子所料,住在别人家里,于人于己,终归是不方便。还是住酒店自在,来去自由,无牵无挂,不带走一片云彩。
旅行中,远在外地的朋友发来微信,询问我在成都的情况,并贴心地提供出行攻略。看得出,朋友热心背后潜藏的歉意。
旅行结束,盘点成都之行,头脑中率先想到的,就是朋友住在家里的邀约。尽管它没能达成合意,没有交付执行,但每每想起,心头都一暖。一念美好生。这份善念和美好,不正是我们闯荡四海并热爱人间的理由吗?
我大胆设想,住在城市钢筋丛林中的我们,早晚有一天,会打开自己的家门,让亲戚朋友住进来,甚至让陌生人住进来。就像打开自己的重重心防一样,让阳光和空气进来,让友情和亲情进来。
那个时候,世界才是我们更喜欢的样子。
编辑:石俊豪 熊冬梅 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