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卫国专栏|莫道君行早
作者:高卫国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3-06 16:24:57风醒了,鸟醒了,树醒了,河流和山坡也醒了,还有许多不知名的花草也从梦中醒来了。原来晨光里的万物,也活在一种我们并不熟悉的秩序里。
早早醒来的万物似乎在等一个人,等一个早行者;似乎也不是在等人,山水草木自然睁开双眼,既悦人也悦己。
草木山河就算是等人,也一定是等一个早行者,至于这个人是谁并不重要,故而它们不会生出“过尽行人君不来”的惆怅。
某年暑假,穿过时间砌起的屏障,我站在了九百年前苏东坡曾站立过的梅岭古道上。那一刻,脑海里瞬间便跳出了“过尽行人君不来”这句诗,当年上大学初读这句诗的时候,我就曾经被文字击中过,仿佛时空穿越,苏东坡等的不是别人,就是九百年后的我。
东坡先生终于遇赦北回了,他要往回走了,当年他是不是起了个大早没有史料记载,我一厢情愿地认为他一定起得很早。东坡先生很快就又到了梅岭,那就再写一首梅岭的诗作吧,之前他就写过几首和梅岭相关的诗,这次心境不同,多年的流放生活早已化成了一种内心的笃定和超然,“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诗句的情感显示,往回走的东坡先生比去时成熟了许多
晚唐诗人罗邺写过一首《早发》:“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写这首诗时,罗邺已走进了人生的暮年。从诗歌内容可以看到,一位老者借着一点残灯的微弱光线,攥着一把孤剑早早地踏上了征程,他此行的目的地是单于都护府,历史深处的这一次早上的出行与罗邺肩上的责任、大唐边地的安宁连在了一起。
李白在乾元二年的那个早上,一定也是起了一个大早,“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一千二百年前的一次早行化作一首诗被吟诵了千年。那个早上对李白的意义非同寻常,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往回走的李白心情大为舒畅,水上的行船都变得轻飘飘如在云端,于是才有了“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松写意。电影《长安三万里》中对这一刻李白形象的塑造飘逸而洒脱,符合李白当时的心境。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早行应该都是带着某种追求、希望和责任担当上路的,历史时空的早行是这样的,现实生活中的早行应该也是如此。
在我日常的生活中,这两句诗在某个特定时刻不经意间就跳了出来。每周我都有三天要早早起床,赶到学校带领学生上早读。大冬天,我起床洗漱后走到路上天还未亮,路上没有行人,只有几个环卫工人埋头在清扫路上的落叶。夏天天亮得早,我早早起床,骑车经过省图书馆的大门时,我看见等着去图书馆自习室读书学习的已经排起了长龙。这些时候,我很自然就想起了“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这句诗。
出发有时候比抵达更为重要,出发了才有希望,路上才会有不一样的风景。莫道君行早,在路上既可以遇见内心有追求的他人,也可以激励自己惜时奋进。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编辑:贺兴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