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董小玉专栏|无畏之光

——对话电视剧《猎冰》

作者:董小玉 何林芮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3-07 12:45:06

自2月21日首播以来,由高书群导演,张颂文、姚安娜主演的缉毒电视剧《猎冰》便以独特的视角、紧凑的剧情、精湛的演技,迅速引发观众热议,登上了话题榜。不少网友把张颂文饰演的“黄宗伟”称为中国版“绝命毒师”;有的网友认为他很好地诠释了角色的复杂性和内心世界,其演技令人折服;还有网友高度赞扬剧中的配角和制作团队。为了深刻体会该剧内涵,西南大学师生展开对话。

双线叙事下的黑白交汇

研究生何林芮:《猎冰》的故事发生在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汹涌的沿海小城三平市,女警赵友男与毒贩黄宗伟之间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在这场“猫鼠游戏”中,双方斗智斗勇,悬念迭起,令人欲罢不能。剧集所采用的双线叙事手法,更是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剧体验。该剧为什么要采取双线叙事?这样的叙事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博士生导师董小玉:奥斯卡·王尔德曾经说过:“我们内心的恶魔才是真正的恶魔。”外表斯文的黄宗伟似乎忠厚老实,实则狡诈机敏,运筹谋划惊天棋局。他不仅化学天赋极高,是毒品集团一号的技术支柱,还是笼络人心的一把好手。尽管作为超级大反派,其角色塑造却并非一味遵循“纯黑纯手辣纯恶”模式,而是多维度展现了他的复杂性与立体感,呈现出极致的反差与矛盾。他一方面有着“温情普通人外衣和制毒者”之间的鲜明反差,另一方面带着“体面型优雅型恶人”的节奏质感。日常生活中,他看似是一个疼老婆孩子的普通“打工人”,实际上却是毒品集团一号技术核心。面临危机时,他能仓促逃亡、镇定藏身棺木中。而赵友男,这位敢打敢拼的女警,拥有出色的侦查能力和敏锐的嗅觉,与生俱来的反抗精神让她不懈追寻独立与自由。

强悍女警和制毒天才的一场“猫鼠大战”就此展开,双线叙事在推进剧情的同时,也不断加强观众的代入感,从不同角度去看“黑白交汇”中的博弈:缉毒警察不懈地追捕毒贩,毒贩一再逃避追捕。双线叙事需要在精准把握节奏感的同时,兼顾剧情的稳步推进与角色的深度塑造,无疑是对导演功力的一大挑战,但也因此能够赋予作品新颖独特的魅力。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增加了剧情的紧凑性,也让观众在紧张刺激的氛围中,体验到了人性的复杂多面。

真实与艺术碰撞中的罪罚交织

研究生何林芮:精致的运镜与美轮美奂的场景能够为观众带来极具动感和层次感的观感,提升影视剧的艺术品质大有裨益。然而,导演高群书却放弃了这些华丽的视觉元素,转而采用“伪纪录片”式的手法来处理警匪题材。该手法于这部剧有什么独特意义?

博士生导师董小玉:《猎冰》的导演深知真实感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力量,他悄无声息地展现了隐藏在生活中不动声色的恶,人间烟火式的假象越自然,这种强烈反差造就的冲击力就越强。毒贩械斗,血火满天飞也好、杀人不眨眼也罢,都是常规表现方式;而剧中陈阿炳上线时,蹬着自行车穿行于街巷,在特定的几户店面门口扔下的所谓报纸,和雄霸一方的毒贩陈建昌并不沾边。在这样的镜头下,“恶”便披着极其家常的外衣,混迹寻常人海中。

高群书导演曾笑称《猎冰》剧组是史上最穷剧组。虽然经费不足,但是并没有虚假单调、缺少设计和修饰感的画面,反而有一种更浑然天成的“去戏剧化”的真实生长质感。比如剧里中叔带警方前往黄宗伟老宅,一点敷衍一点含混一点装糊涂,桥段完全不像演的。这种因“缺钱”而意外获得的某种原生态质感,在戏剧桥段、演员表现加持之下,共同构建出了某种“少比多更有效”的“不演之演”“无戏之戏”即视感。除了故事桥段和演员表现,这部电视剧的背景设置和细节把控也让人惊叹。特别是那段买软卧需要开证明的情节,让人仿佛穿越到了过去。

《猎冰》以真实事件为蓝本,黄宗伟的形象有着曾让世界为之震惊的毒贩刘招华的影子。这部剧不仅讲述了故事,更反思了历史。刘招华日产一万公斤冰毒,七年累计制三十一吨冰毒。临死前,他还漠然地在法庭上大放厥词。无数缉毒警察前赴后继,牺牲在禁毒的第一线,毒贩永远不能被原谅,否则就是对无数生命的漠视和对社会秩序的践踏。现实中的公安缉毒民警所面对的,往往是那些残忍无情的人间恶魔,《猎冰》恰恰展现了这种真实而残酷的一面。刑侦缉毒剧需要真实的素材作为支撑,而《猎冰》不仅还原了案件的惊心动魄,更赋予了作品强烈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真实案件的改编和呈现,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的真实面貌和公安干警的艰辛付出。

编辑:别致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