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马雪芳专栏|母亲的“撑腰糕”

作者:马雪芳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3-11 15:13:57

作者简介:马雪芳,江苏省常熟昆承湖外国语学校美好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学高级教师,常熟市学术带头人、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学习之星,上海市《快乐学习报》特聘执行主编、河南省《教育信息化论坛》特聘编辑,长期致力于小学生阅读、作文研究,出版专著四部,在全国各地教育报刊发表教育散文、教育教学论文千余篇。


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我们家乡在这天早上有个吃糕的习俗,这个糕俗称“撑腰糕”。据说吃了“撑腰糕”,一年里就不容易生病、腰杆子硬、走长路脚不酸、干活力气大,一家子都能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小时候过年,往往是在除夕前一天,我家和隔壁邻居各出一半糯米粉,一起蒸一个大大的蒸糕。趁糕还热着、软着,父亲用菜刀把糕切成一方块一方块的,再在每一块上面按个红印。这时,母亲会挑一块最方正的糕,拿着走到厨房里的米窝边,打开米窝盖,右手掏出一个米窟窿,把那块糕埋进去。这块糕就是二月初二早上一家人吃的“撑腰糕”。

年一转眼就过去了,我们小孩子是多么留恋它啊,希望能马上回过头去再过一遍年。然而,年是铁面无私的,一直朝前走的。还好,米窝里还有母亲藏着的一块升罗大的“撑腰糕”呢,至少我们小孩子到二月初二的早上还有一顿糕吃吃。可是,二月初二姗姗来迟。其间,我早已经去到米窝旁,伸手插进米里探了六七回那块“撑腰糕”。有时实在禁不住诱惑,就掐一块指甲盖大的糕送进嘴里尝尝——香甜、有嚼劲,真是回味无穷啊!

二月初二终于来到了。这天早上,母亲把“撑腰糕”放在砧板上,使出全身力气努力把它切成一指半宽的条儿(因为“撑腰糕”在米窝里放的时间较长,里边的水分基本被米吸走,所以硬似砖块),然后“十”字形排在一只大瓷盆子里,放在小锅里的筷架上隔水蒸。之后,她把砧板上的一层糕屑拍打进粥锅里。这是每年二月初二早上母亲留在我脑海中的形象。有一年的二月初二,我醒得晚一些,睁开惺忪的眼睛,就一个鲤鱼打挺,还未洗漱就直奔厨房。只见母亲已经把一大盆热气腾腾的“撑腰糕”放在灶面砖上了。我筷子也不用,伸手就抓了一条糕,直往嘴里送。母亲见状,在我右手背上轻轻拍打一记:“阿四,看把你馋的,先洗漱去。”等到母亲给我往脸盆里舀好两勺洗脸水时,一条“撑腰糕”早已经进了我的小肚子里了。啊,我敢说这个“撑腰糕”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

那天下午,我去看望住在乡下的98岁高龄的母亲,她正坐在门口的藤椅里和80多岁的姑姑等人晒着太阳唠嗑。见我,母亲一边脸上绽放“菊花”,一边指着我拎着的大盒小盒,说:“唉,上次你拿来的丑橘、苹果、纸皮核桃、八宝粥还没吃完呢,下次来不要买啥哉。”我说:“好的,好的!”母亲从小屋里搬出一张骨牌凳让我坐下,问我工作忙不忙,晚上还熬夜看书写字吗,还叮嘱我带点她种的韭菜、菠菜、大蒜回城吃,下次来时再给她买两盒药……母亲思路清晰、口齿清楚、耳朵灵敏、腰板硬朗,哪像一位98岁的老人啊!

不知不觉,我也加入了唠嗑的行列。我跟母亲开玩笑说:“娘,今年二月初二是3月11日,快了,你的‘撑腰糕’还藏在米窝里吧?”母亲“哈哈”笑起来:“现在过年,早不蒸你小时候吃的那种年糕啦,到二月初二那天,我吃一盒你上次买来的雪片糕就够啦。再说现在哪还有稻草编织的米窝啊,只要打个电话给种田大户,不到半小时白米就送到家哩!”我又与母亲打趣说:“那吃了‘撑腰糕’不是身体会更好吗?”母亲又是“哈哈”笑起来:“那是老辈传下来的一种说法而已,我们还是要相信科学。”啊,母亲真是越活越明白,越来越有“文化”了。我愿母亲一直这样开开心心地活下去、活下去……

编辑:邓莉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