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周成芳专栏|橘林环抱的村庄

作者:周成芳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3-12 15:13:06

20世纪90年代,我在离家20公里的邻镇读初中,在给小伙伴的信中写道:“这是一所被橘树环抱的校园,放学后我爱在绿荫婆娑的林中散步,或偷偷爬上树朗读。校外的饭店、书屋、电影院的店名大多有一个‘’……”寄信地址为:开州区长沙镇。听老师说,长沙镇种植柑的历史悠久,享有“”之美誉。

同桌晓欢的家在长沙镇福城村。冬天她邀请我去家里玩。她家的泥房还涂了白粉,堂屋里一箩筐柑泛着金光,令我垂涎三尺。晓欢的妈妈看了我一眼笑了。不一会儿她从厨房端出一碗荷包蛋递给我。我顿时傻眼了,在我老家,只有来了尊贵的客人,才有如此待遇啊!

我后来将这事告诉了母亲。母亲笑着说:“鸡蛋一毛钱一个,福城村的柑可是两块多钱一公斤啊!他们村因种柑发财致富,好几个万元户呢。”

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听到“万元户”三个字。

后来听老师讲,福城村的锦橙“72-1”曾被评为全国优质农产品并获金奖。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从晓欢的信里得知,福城村的柑橘因市场行情陷入了低迷,经济效益大打折扣。村民们愁眉苦脸,但他们的积极性并没受到打击,他们把每一株树都保留下来,嫁接优良品种。

“柑产品升级换代快,我们以柑为主导产业,就必须不断推陈出新,培育新的品种。”晓欢在信中引用村支部书记的原话。

“我爸妈今年种了5亩多柑,收入接近10万元。”2006年晓欢打电话告诉我的时候,我刚从报纸获悉:福城村被列为重庆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柑被评为“中华名果”。

福城村的柑在陷入低迷后东山再起。

“近年来,福城村把种植柑橘作为国土绿化和产业发展的结合点,积极探索‘柑橘+乡村旅游’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初步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翻开报纸读到这篇关于福城村的报道。

今年初春,我又一次走进福城村。宽敞整洁的村道公路犹如一条绸带,一幢幢小洋楼掩映在黄澄澄的柑橘林中……一眼望去,像是一幅美丽的田园山水画。

加工厂内,工人们忙着分拣装箱;电商直播间内,主播们正绘声绘色地介绍不同品种的柑……一盏茶的时间,村党支部书记相继接了10多个柑收购商打来的电话。村子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

“村在林中,家在园中,人在景中。”我拍了一组照片分享在朋友圈。晓欢留言说,她父母一直不愿跟她进城,照片上那幢屋前开满鲜花的小别墅就是她父母前几年修建的。老两口都年过古稀,却闲不住,今年的柑又获得了丰收。她开玩笑说,去我家带点柑吧,我妈肯定不会再吝啬了。

晓欢还说,她弟弟在沿海打工多年,如今选择返乡创业,开发柑采摘、观光、住宿、餐饮等为一体的农旅项目。每到节假日,一波又一波的游客开车来到村里,在林采摘鲜果、做橘灯、猜谜语、欣赏民俗文化表演。

长沙镇作为种植核心区,以市场为导向,创新经营模式,改变销售方式,保证了柑橘产业经久不衰。听福城村党支部书记介绍,福城村的柑从广柑、鹅蛋柑到脐橙、春橙……再到现在的沃柑,至少经过了十余次改良,种植面积也从当初的不足1000亩发展到了现在的4000亩。果农把生意搬到网络上,产品不仅销售到全国各地,还远销到东南亚国家和俄罗斯等。

福城村的名气越来越响,获得的荣誉已不计其数。广场上的大屏幕正在播放福城村的宣传片。一位模样清秀,梳着马尾的姑娘正在声情并茂地演讲:“我是福城村长大的孩子,我亲眼见证家乡的巨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一村连一村,连起来的就是中国;这党心连民心,连起来的就是江山!”

作者: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开州区作协副主席


编辑:汪茂盛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