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郝安专栏|三尺小讲台上的大先生(上)

作者:郝安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3-26 09:45:01

人间有苍茫,天地有晨光。野花在铺张,麻雀在飞翔。尘埃在游玩,生命在繁忙。夜来吹风凉,早起染晨光。

这首戛玉敲冰、感心动耳的低吟浅唱,清新而不青涩、轻灵而不轻飘、素雅而不俗套。宛若就是歌咏站了大半辈子讲台的徐老师晨光先生。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从容不迫,守正不移。翩翩然儒雅君子晨光教授,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说话走路一如他的姓氏,不疾不徐;人又十分温和善良,一脸笑容可掬。满腹才华不时散发出睿智、成熟的内在魅力和七彩光芒。亦如他的名字,自带能量。

讲台上一站,他是俘虏大庭广众的王者;走下讲台,他仍然是众人簇拥的主宰。每每一次授课一堂讲座未了,不管熟不熟悉、认不认识,聚了精神之餐,一时称心如意的听众,便交口称赞,纷纷成了追逐他的粉丝和拥趸。

三尺讲台站八斗学士,锦心绣口吐腹饱万言。在国内首次提出执政党执政安全研究课题,完成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5项,出版专著7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当过大学党委书记、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国家哲学社科课题评审专家的徐晨光,还真就有这个本事。

他曾经这样概括:科学给人以胆量,知识给人以力量,信仰给人以肚量,诗书给人以气量。读哲学获灵气,读政治长大气,读历史养正气,读英雄传记鼓士气。读诸子百家,思圆行方;读马列经典,资政育人。

汇流成河,滴水成冰。从徐老师晨光先生身上,我们知道了,讲得好是因为他理论的底子厚、学术的功夫强;也才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做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在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曾勉励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抗大”教师,首要的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用共产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去“观察问题、研究学问、处理工作、训练干部”。

讲台从来就是神圣的智慧象征。正是通过这三尺讲台,知识得以传播,理论得以弘扬,思想得以交流。

不管是孩提少年,还是成年以后,在每个人不同阶段的成长道路上,曾经求知求学的教室讲台,总会站着几位心仪的老师。

追溯往事,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回想起自己所喜欢的,对自己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师长,许多人甚至能清晰地列举出,是哪一个老师的哪一个举动、哪一句话,一直伴随着自己成长,以致获益终生,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态度,永远难忘。

师者匠心,臻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这是当老师的荣耀、站讲台的荣光,也是教育和精神的力量。

每个人总是属于自己的时代。晨光先生这辈子最大的荣耀就是始终如一当老师,最大的荣光就是持之以恒站讲台。而讲台上亹亹而谈、言言精奥,致力于传道授业解惑,给人以前行力量的徐老师,就是人们心目中最典型的标志性形象。

勇作拓荒者,甘为孺子牛。大半辈子在教育领域、高校党校躬耕笃行,既当领导更乐于当老师的他,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着眼高度深度广度,深刻意识到并明确提出,高等教育干部教育同为教育,高校党校同为学校。必须使出浑身解数,努力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解好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遇之惑。

警醒于政治,厚积于文化,薄发于理论。由是,无论当校长,还是当老师,无论为官做人,还是著文讲课,也无论站在高校学生教育讲台,还是站在党校干部教育讲台,几十年如一日,他就这样承载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使命,初心不忘,初衷不改,硬是把一身正气、两袖春风、三尺讲台演绎得行云流水、风生水起,为学生和干部铺就了一条健康成长的光明大道。

在现实中,一般都认为,讲课能讲到让人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已属不易;而能讲到脍炙人口,让听者入迷则不啻为上乘。徐校长晨光教授呢,却不以俘虏满场听众为满足,他总在追求一种更高的水平,而且是殚精竭智,如履薄冰,异常执着地追求。

让党的理论大众化是党校教师的神圣使命。他说,严肃理论生动化是当好“理论翻译”的看家本领;复杂理论简单化是做好“理论翻译”的主要窍门;传播语言艺术化是作为“理论翻译”的基本功夫。

大功无碑,大道无形。大凡听过晨光老师讲座讲课的都留有这样的印象:无论大课小课,也无论大讲座小论坛,都是满腹经纶、出言成章,讲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都是循循善诱、旁征博引,讲得绘声绘色、妙趣横生;都是由表及里、由事到理,讲得津津有味、娓娓动听。最后高起低落,就好比触动了你身上的某一处开关,落到一个通俗实在的效果。霎时,一种久违的亲和力、示范力、驱动力便扑面而来,让人如饮甘露,如沐春风。

退休后,坚持送党课到乡镇社区,每年做讲座报告60多场。作为学术生命和教师生涯的继续,还开办了微信公众号“晨光心语”。他不无诙谐地说,过去写大部头,现在写小文章。无论讲台传授,还是网络传播,传出的都是满满的正能量。

已经是闻名遐迩的教授了,讲台上一站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先生却不满足,他虚怀若谷,降心俯首,见贤思齐,坚持用独特的眼光去观摩、去体察、去揣度,做有心人。曾研精竭虑总结归纳出几个出色领导的几种讲话报告模式,再择善而从,取法乎上,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来。

晨光心语有句箴言,要完成宣传好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任务,就必须成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先学习者、最先理解者。要做好先生,就必须先做好学生。

这样的谦谦恭谨,这样的孜孜以求,就使得只要先生到场站台,便总是座无虚席。从头到尾,平易语平常话,也不发什么惊人之语。但叙事而不拖沓,抒情而不做作,评说而不单调,说理而不枯燥。就好比鲁提辖闻名的三拳,拳拳打在要害上。

靠着先生积数十年的修炼之功,把每一次讲座每一场报告都当作一次创造,愈讲愈加锦上添花、如虎添翼,渐成气候;愈讲愈加跨山越水、穿堂入室,形成气场。进而一步一景,更上层楼,造就了独具匠心、独有千秋,别创一格、自为一家的徐氏讲台风格。


编辑:李序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