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林下如何“掘”金?

作者:汪茂盛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3-26 10:16:01

2023年11月,正值天麻采收季。在重庆市城口县高观镇高观村,天麻种植户向守艳正戴着手套给天麻脱泥,拣选分级。这是2022年她和同村的18户农民利用优良的林地资源,在专业合作社的技术指导下,种植林下天麻500余亩,如今,天麻的丰收给她带来了10万元收益。

发展林下经济,并非城口一地之举,而是重庆基于大山区的实际,盘活闲置资源、守护生态底色,践行“两山”理论的创新之举。近年来,重庆聚焦林下可利用空间,坚持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不断丰富林下经济产业业态,让老百姓实现林下“掘”金。

生态优先互利共生

1月14日,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沙子镇卧龙村种连大户李仕吉又迎来了询价顾客。“去年我炕了接近1500公斤,现在黄连行情好,买家出320元每公斤,我还想过段时间再卖。”李仕吉的预判很准,按照3月中旬黄连市场的最新价格计算,他的黄连可以卖到360元每公斤。

李仕吉十分开心,高收益证明石柱推行的“林连互利共生”模式行之有效,不仅保护了连户的收益,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石柱作为“中国黄连之乡”,在2022年前,许多村民都是世代种植黄连,但种植方式大多跟李仕吉一样,采用传统模式,即砍树搭棚,栽黄连1亩,需砍林3至4亩。长此以往,当地形成了粗放式、掠夺式发展林下黄连种植的局面。2022年,石柱为规范发展林下黄连种植,防止毁林开垦等问题,创新建立了“林连互利共生”发展模式。

“规范黄连种植首先要解决‘哪些林地可以种’、‘林地怎么用’和‘可以种多少黄连’这三个问题,这样才能让种植户明白哪些林地可以申请种植黄连,种植的数量以及种后要回填植被。”石柱县林业局副局长岳良华介绍,首先,他们结合“三区三线”(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划定黄连种植禁止利用林地16.35万亩、限制利用林地115.8万亩、可利用林地16.95万亩,解决了“哪里可以种”的问题。

在“林地怎么用”问题上,他们对“限制、可利用”林地空间细化利用方式,再统筹市场行情、农民需求和区域生态承载能力,将在地黄连规模控制在10万亩以内,解决了“可以种多少”的问题。

这些问题解决了,但是要如何让农户按照新模式进行选址申报、清林整地、栽植复绿?“最难的就是让大家改变观念。”岳良华说,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宣传科普,但在模式推广之初还是迎来了许多质疑声。

为让连户充分理解和执行政策,石柱建立起1个县级专班+18个乡镇级专班,并依托林长制,健全规范黄连种植“3+3+2”网格化责任体系,以“智慧林长”App作为媒介,让农户学习参与黄连科学种植的全部流程。

“干部给我们发了App操作手册,教我们怎么样申报用地、该如何砍伐树木、如何恢复植被。”李仕吉说,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又能够促进黄连产业发展,他们也纷纷加入生态复绿环节。而在卧龙村干了十几年的护林员杨中友也多了一项任务,遇到没有或者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连户,都是他去帮忙申报。“政府给我们护林员和村干部,针对选址申报、清林整地、栽植复绿等过程进行讲解,还派干部到现场操作,现在大家都能规范种植黄连了。”

2022年以来,石柱推出“林连互利共生”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形成“选址申请、林地利用和林木采伐、林地利用和植被恢复监管”机制,吸引社会资本240余万元参与森林质量提升行动,每年新增营造林4000亩,拓展了林下经济发展空间。该模式作为重庆唯一案例入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第四批林业改革发展典型案例,并在全国推广。

盘活资源立体种养

春节前,重庆市巴南区姜家镇蔡家寺村的百果园林下种养基地内,管护员郭会平忙得不亦乐乎。就在上周,园内的700多只黑鸡被一售而空。

明明叫果园,为何养的却是鸡?原来这是蔡家寺村创新推出的柑橘果树下养殖黑鸡模式。

“以前我们种沃柑,树下常有杂草,草多易生虫,一年光除草除虫的费用就不少。”蔡家寺村党委书记、主任徐波介绍,后来,他们结合村里的“黑五牧”(黑猪、黑鸡、黑鸭、黑鹅、黑山羊)特色农业,尝试将沃柑树下的空间利用起来养鸡。

说干就干,村干部立即组织农户将黑鸡放置在百果园内进行养殖,效果惊人。

杂草没有了,黑鸡与柑橘的品质还提升了,仅去年,蔡家寺村同“丰都麻辣鸡”合作,就产销了上万只黑鸡。

“我们现在正在推进果园内的智慧养鸡系统,只要客户在线上下单,就可通过智能设备,全程查看黑鸡的生长情况。”徐波说,未来他们还要继续扩大林下空间的利用率,提升经济效益。

这样林上林下共同发展的立体种养模式,在巴南区并非个例。

3月初的巴南区圣灯山镇滩子口村还透着一丝凉意,村党委书记杜朝均带着村民在铁皮石斛林下种植基地内,准备再清理一部分土地出来。

这片占地400亩的林地原本已闲置,如今因发展林下经济实现了大变样。

滩子口村因地形多深丘窄谷,地块小、坡度大,属于低产出产粮区域,水稻、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种植产量较低、经济价值不高,农户种植意愿不强,导致许多边坡地被撂荒。失去产业支撑,乡村振兴无从谈起,为此,村干部们开始因地制宜探索产业发展道路。

“我们村许多山林海拔处在800米到1000米之间,这个区间非常适合石斛、黄精、淫羊藿的生长。”杜朝均介绍,2021年开始,村“两委”积极引导农户对山林、撂荒地、荒滩、荒沟、溪谷、岩洞、悬崖等进行集约化管理,规划为“三变”改革试点区域,以“农户+村集体+企业”的模式发展石斛产业。

2023年,悬崖峭壁种植的金钗石斛开花后,干花取得了每公斤一万元的好效益。在种植石斛的过程中,村“两委”积累经验,流转了400亩闲置林地,专门用于铁皮石斛的立体种植,为农户提供了每年每亩闲置林地100元的保底收益。

将铁皮石斛种植在规范引入的林下木桩上,再在地面种植黄精与淫羊藿,形成上有乔木林,中有石斛,下有黄精、淫羊藿的立体种植模式。

去年小寒过后,铁皮石斛根茎上覆满了雪,杜朝均欣喜地在朋友圈晒道:“经历了四季风霜雨雪,才能拥有更好品质。”

不同于大棚种植,这样近野生种植的模式让石斛的多糖、氨基酸尤其是花青素含量高出普通种植的几倍。正因如此,滩子口村的铁皮石斛卖价高至每公斤1000元。在取得高收益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户就业,村民人均增收5000元。如今,在这片林地种植了120万株铁皮石斛,预计年产值在100万元以上。

文旅融合扩大效益

3月,春回大地,位于巴南区丰盛镇油房村的彩色森林景区向游客发出绚烂邀约,这个负氧离子达到1.3万个每立方厘米的天然氧吧,迎来了开春后又一批游客,其中不少人带着相机,希望拍下这里五彩斑斓的美景。

之所以叫彩色森林,是因为景区内种植的红枫、金叶皂角、金叶水杉等草木呈现出不同颜色。这里不仅风景如画,而且遍地是宝。

景区有一片食用菌基地。这片地看着不打眼,却在去年产出超1300公斤草菇,大多用于顾客采摘和景区酒店的食材供给。

康养旅游是彩色森林景区打造的一块招牌,而药膳是吸引众多游客的关键。

“我们酒店的食材都是自己种的,既新鲜又营养。”景区运营公司重庆邦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舒通理说,买一张三四十元的门票,游客不仅能感受美景,还能体验采摘、尝鲜的乐趣,景区成为假日期间中心主城区短途游的热门去处。

随意走在林间小道,路旁都是“宝”:有消炎降火的蒲公英、有消散郁结的紫花地丁,有消肿止痛的黄栀子……不少慧眼识珠的游客,多次前来这里采摘。

跟巴南区一样,利用文旅融合拓宽林下经济效益的还有城口县。

2023年春节,城口县高燕镇红军村的农家乐药膳汤成为游客的热门“菜单”。“我们年纪大了,药膳吃了对身体好,而且在村里转转都能看到长在地里的中草药,更加放心。”来自重庆市江北区的游客罗春生说。

药膳的原材料供给,得益于2019年开始,城口县推动国家储备林建设,成立城口县大巴山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在修齐镇、高燕镇等10余个乡镇收储林地70万亩,并创新国储林+模式,走好林下中药材生态种植之路的成果。

大巴山林业开发公司完善前期林地疏林抚育等工作,对使用国储林区林地发展产业的市场主体还减免两年的土地使用费。“我们还利用起‘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农户’模式,不仅发展产业,还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和扩大文旅经营收益。”高燕镇红军村黄连种植基地负责人李明说。

3年多来,城口县充分利用国储林平台资源,共建林下产业示范基地大黄、独活700亩、仿野生天麻2100亩、高含量箭叶淫羊藿4000亩、黄连1100亩,累计实现产值2500万元,就近解决务工超40万人次。

如今,为实现农民增收和生态稳固双赢,重庆推进林下经济的步伐更加稳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不断变为现实。


编辑:汪茂盛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