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时评|立足“实精特”答好农业新质生产力“三类题”

作者:綦婷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3-26 10:48:13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也是新时代新征程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更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如何让农业新质生产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全新动能,还需要下好“实”“精”“特”之功,用心答好“三类题”。

立足农业现代化现“实”图景,答好要素创新“基础题”。只有通过攥紧中国种子、掌握核心技术、更新农业用具,不断夯实农业生产要素基础,才能使农业新质生产力“有枝可依”,才能真正端牢中国饭碗。作为基层工作者,要瞄准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导向,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调研,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农业生产要素,走实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第一步”。为此,要因地制宜选育好种子,推进种业振兴,自主培育当地土特产优良品种;要合理规划肯下血本,引进本地急需的机械化、智能化、高端化的新农具,为农业生产生活提供基础支撑;要倾尽全力攻克“卡脖子”技术,努力突破栽培、除虫害等瓶颈问题,提升农产品产量,实现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打造农产品高产量、好品质的好“丰”景。

夯实高质量专“精”队伍,答好农技人才“提高题”。农业科技人才是推动农业农村产业升级、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力军,专业化、高质量的农技人才是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根本支撑。因此,塑造农业新质生产力,必须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推动农技人才高质量发展放在优先位置。从基层来看,一方面,要夯实基层农技队伍,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农业增效,大力引进、培养适应农业新质生产力需求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加快各项农业研究成果的转化,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切实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动力源泉;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好农民群众中的“土专家”“田秀才”,使有技术、有能力的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作出更多贡献。

挖掘“特”色产业深耕三产融合,答好发展模式“加分题”。新质生产力正在引领现代农业大变革,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突出特征。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被改变,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成为趋势,这为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加速器”。作为基层干部,我们应当抓住农业新质生产力这一发展机遇,不仅要“上山”“下地”挖掘本土资源优势,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本土特色农业“金字招牌”,让当地农产品真正“走出去”,还要勇于创新发展模式,大力挖掘风土风情、民俗文化、自然风光等资源优势,开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项目,让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为农业发展“加分赋能”,打造一批彰显地域特色、体现乡村气息、承载乡村价值、适应现代需要的融合产业,形成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征、深厚历史底蕴的农耕文化名片。

编辑:胡梦元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