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安专栏|三尺小讲台上的大先生(下)
作者:郝安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3-27 07:35:00四
关键是,他的研究领域、他讲的大都是理论,是党建,都属政治范畴。而政治是经济文化的集中表现,也是社会意志的集中表现;要集中就要抽象,而抽象又难免空泛枯燥,难免与大众有距离感。
但我们久经沙场的徐老师晨光教授,总是胸有成竹,举重若轻,措置裕如。偏偏就不但能触类旁通讲清思想、理论的来龙去脉,还能举一反三将政策、条文、口号还原为根据、事实,消除大政治与小个人之间的距离感;偏偏就不但能从老百姓的目光来看政治,还善于把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翻译成群众语言;偏偏就不但能把一个时期党的主要任务、中心工作的本质和群众关心的具体利益联系起来,还总是能返璞归真,由博返约,将问题的实质一一点破,说出一个道理,蕴含一种美感,让人一听就懂,就上瘾,就入情入神,入心入脑,久久沉浸在他的讲述里、氛围中。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更是宣传理论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制胜法宝。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徐校长晨光教授认真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善于坚持和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以理论上的清醒坚定确保政治上的清醒坚定,从而练就了一双“政治慧眼”,加上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有“几把刷子”,就成为了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
细细交流,生动亲切;娓娓道来,明白晓畅。将高深化为通俗,把理念概念化作美好的思想意境,缩小人们与政治、与理论、与专门知识之间的距离,让人理解和接受这种理论、政治,并发挥它的指导作用与思想力量。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晨光先生的成功遵循的主旨就是,党中央、省委的战略部署到哪里,我们就解读到哪里,宣传到哪里,武装到哪里;人民群众期盼到哪里,我们就把精神食粮积聚到哪里,传递到哪里;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我们就跟进到哪里。
风华从朴素中来,底气从智慧中来。这就使得徐老师晨光讲台总能棋高一着,更加的空谷足音,难能可贵。
五
前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利斯基认为,教师口中的语言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就像演奏家手中的乐器,画家手中的颜料,雕塑家手中的刻刀和大理石一样。没有乐器就没有音乐,没有颜料和画笔就没有绘画,没有大理石和刻刀就没有雕塑。同样,没有活生生的、深入人心的动人语言就没有学校,没有教育。
语言是赐予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讲台上一堂脍炙人口的好课和讲座,实际上是在替时代立言,也是讲述者在一定时代背景下,他自己全部知识和阅历的写照。
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默默地坚持,执著地进取,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站了大半辈子讲台的徐老师,显然深谙其道。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有理;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
晨光心语这样道出秘诀,要把深刻的理论用一句通俗的话表达出来,就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以丰富的素材为载体,以生动的语言为手段。理论是基础,是方向,而素材和语言是夯实基础、保障方向的桥梁和纽带。如果说理论是“体”,那么素材和语言便是“用”。理论的魅力和光华可以通过丰富的素材、生动的语言得到更好的发散,没有丰富素材的理论阐释,就难免走向生涩枯燥。
这也就难怪一经用晨光温度使之激动沸腾的课堂讲堂,思想得到气化升华,充满会场的每一个角落;这思想又牵着人的思维走,让每个听众都能感受到一种共鸣共振的力量。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晨光先生的努力追求、创新实践,让人心里一喜、眼前一亮:原来理论可以这么说,道理可以这么讲;原来总以为遥不可及、不着边际的政治,竟是这样的朴实无华,它就在你和我的身边。
六
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有两类人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启蒙了人民,推动了历史进步的车轮:一是上下求索的真理发现者,一是勤勤恳恳的真理传播者。
理论的普及传播往往比它的产生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力气。宣传和传播真理难就难在,传播者不仅要准确表达真理的内容,还要寻求一种通俗有效的方式方法,把理论讲深、讲透、讲活,让人理解和接受,从而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
信仰马克思主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徐校长晨光老师以虔诚之心,怀执著之志,理论联系实际致力布道,一辈子以春燕筑巢的执著、水滴石穿的坚韧,身体力行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宣讲者、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坚定维护者、用党的意识形态引导社会思潮的可靠排头兵。
以时间换空间,积小成为大成;道德情操和学识学养都需要积累,有积累才会有升华。他如是说,也这样行。这就让属于理论传播的晨光讲台,如同站着一位指挥家,既有政治力度,又兼文学魅力,完美完成着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大转换。
当年,泰斗季羡林为梁衡文集作序,翻来覆去,思来想去,突然想到王国维的“境界”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不禁喜形于色,拍案自认得之矣。由此季老说梁衡就是能追求、肯追求这样一种境界的人。
境界者,一种很微妙的感觉,富有启迪性、暗示性、涵盖性。表现的是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呈现出的情况,它的恰到好处只可意会不可言说。其实又何止是作词作文,天下人做事,包括讲座讲课,又何尝不是如此。
苏东坡有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一种何等自信的实力显示,更是一种至高的境界。原来,一辈子做老师、站讲台,肯动脑、很刻苦,又满怀家国情怀的晨光老师徐校长,倾其一生矢志、坚贞、恪守不渝,追求的就是一个境界。终于,他修炼得驾轻就熟,得之于手而应之于心,连叹一口气,都是思想者的深思熟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经过实践检验,听众首肯,岁月就这样为我们锤炼打磨出一位站在三尺小讲台、追求卓然高境界的大先生。
编辑:李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