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余胜前专栏|受骂的四重境界

作者:余胜前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4-09 15:18:05

人人都希望被肯定、被赞赏;被人骂,始终有一种被否定、被诋毁的感觉,不是人格受到了侮辱,就是形象受到了玷污,自然会觉得不舒服,甚至于很气愤、很痛苦。

但人生于尘世之间,又极少有人不被人骂的。即便是圣贤、完人,也会因遭人忌恨而被人骂。

既然被人骂是必然,甚至是常态,无可避免;那么,怎么看待和对待被骂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最近留心看待被骂的角度和对待被骂的反应,大体可概括为四种,因层次效用不同,姑且称之为四重境界吧。

第一重境界,对骂。这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本能反应:你凭什么骂我?你有什么资格骂我?你骂我但我不骂你,岂不显得我理亏了吗?难道我还怕了你不成?!受不得骂,被对方骂了之后一定要对骂回来。针锋相对,睚眦必报,和对方扭打到一块,不弄个明白、不争个对错、不分个高下决不罢休。不对骂反击回来,就觉得自己吃了亏、受了委屈,就显得自己太过懦弱、太好欺负了。这种反应很自然、很正常,是完全没有错的,甚至有时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种“斗士”的形象,往往给人以“很过瘾”“很英雄”的快感,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也会取得一般人“不敢惹”的效用。只是,这样的对骂很伤神,很容易被别人“拖下水”,让自己的生活受到他人的干扰。即便最后“得胜”了,也耽误了不少时间、耗费了不少精力,往往骂得口干舌燥,气得胸闷腹胀,弄得疲惫不堪。

第二重境界,任骂。你骂你的,我干我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骂吧。对别人的谩骂、辱骂置若罔闻。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努力提升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这种人看似很懦弱,其实很智慧,不逞口舌之强,不图对骂之快,不受他人所累,往往笑到最后,终成大器。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方能成常人所不能成。正如苏轼在《留侯论》中所说,“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第三重境界,省骂。别人为什么会骂我?别人骂得有没有道理?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改善?对待别人的骂,总是以自省的方式来反观,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把别人泼过来的脏水,当作滋养自己的肥料,看能不能从中汲取对自己有价值、有促进的成分。古人讲“止谤莫如自修”,与其花时间精力去对骂,还不如躬身反省去自修。王阳明也曾说:“以言语谤人,其谤浅。若自己不能身体实践,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换言之,他人用言语诋毁、谩骂我的,这种伤害是很肤浅、很表皮的。如果我们自己不能从中汲取教训作出改变,不断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徒费口舌,浪掷光阴,这种伤害就很严重、很深远了。

第四重境界,悯骂。悯骂,是我看到胡适先生的一段话后所生造的一个词。他在写给杨杏佛的一封信中说:“我受了十余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有时他们骂得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得太过火了,反损骂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如果骂我而使骂者有益,便是我间接于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情愿挨骂。” 不管胡适先生实际做没做到,但这段话确实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这完全是一种佛教式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对骂自己的人不仅没有怨恨、反击,没有漠视、轻蔑,而且站在对方的角度,替对方着想、替对方着急、替对方不安。如此胸襟器量,足以让骂者汗颜。

面对始终多多少少要被人骂的现实,我们怎样才能提升自己受骂的境界,避免被骂的伤害呢?唯有变换角度、增加厚度、提升高度。

变换角度,就是要学会从另外的角度去看待被骂这件事,变负为正,把泼过来的脏水当作肥料,为我所用;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感受,接纳他人的情绪。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而不是纠结于“骂”这个行为本身,钻进和对方争斗的牛角尖。

增加厚度,就是要厚德,扩大自己的心量。正如“中国现代漫画的鼻祖”丰子恺所说:“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提升高度,就是提升格局。正如稻盛和夫所说:“我站在一楼,有人骂我,我听了很生气;我站在十楼,有人骂我,我听不清,我还以为他在跟我打招呼;我站在一百楼,有人骂我,我放眼望去,只有尽收眼底的风景。”

编辑:王婉玲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