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李立峰专栏|春天本是读书天③:不会摄影的作家不是好诗人

——读李元胜《旷野的诗意》

作者:李立峰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4-17 17:10:36

undefined

“最好是生活,是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未知。”这是重庆诗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李元胜在《旷野的诗意》一书的签名题词。

打开这本书,满目的春意、满脑的诗意扑面而来。一次次随着诗人出发,一次次进入旷野,为一朵花沉醉,为一只昆虫痴迷,为一种未知好奇,为一种发现欣喜。

我一直不舍得读得太快,因为只有短短的十篇。我很怕一本好书倏忽而过,悦读的日子从我的生活中消失。接下来,又将是漫长的寻找,艰难的等待。好文章,唯厌其短。堆砌之作,唯厌其长。

这本书,我看了两遍,才决定码下这些文字。我认为,全书体现了“三个一”——一个诗人的功底,一个作家的悲悯,一个新闻人的敏感。

一个诗人的功底

看完这本书的第一印象就是——如果诗人写散文,就没有散文家什么事了。李元胜是诗人、作家、摄影师,是诗文图“三栖作家”,他无疑给读者带来从未体验的全新体验。

全书到处流淌着诗意的句子,让全书熠熠生辉——

“蓝天像一块块玻璃,无所用心,只管在上面浮着。”

“还有一些紫色的蝴蝶,永远不能离开枝头,它们是大花飞燕草刚刚绽放的花朵。春风里,它们总是东倒西歪,像喝醉了酒的蝴蝶。”

“开出港后,冲锋舟乘风破浪,有时甚至是在海浪中跳跃着前行,耳边是风,脸上是溅上来的浪花,颇有点骑龙出行的感觉。”

“这两棵李树的先后开花,正是春天巨人浅一脚深一脚踩过我的小花园留下的脚印,前一脚浅,后一脚深。无论深浅,雁过留影,都会溅起美丽的白霜或积雪。”

恕我不能列举太多。对于这样的神来之笔,聪明的读者定会会心一笑,且记忆尤深。

诗句与散文句一对比,就会让你发现诗句是多么充满魅力。只要放在一堆文字中,它就会鹤立鸡群。同时,让整篇文章提档升级,充满了诗意。正如李元胜所言,“诗人的角色让我的田野考察更注重自我的体验和发现;常年行走在旷野,又让我更能接近原始的朴素的诗意”。

野外盛放着诗。很多诗其实就藏在大自然里,偶然向你敞开的一切,会像诗送进你的大脑中。这个时候,喷涌的诗意是压都压不住的。

一个作家的悲悯

作家总是走在人群前面,带领人们思考,洞穿生活的迷雾,指引人们前行。其文字,也多言人所未言,言人所不能言。

《旷野的诗意》展现了作者广袤而深邃的精神世界。在他营造的这个理想王国,人们蓦然发现,原来诗意的世界就在寻常人忽略的日常。

这是一种悲悯之心,他唤醒了读者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对自我的反思。

“在中国南方,有很多我喜爱的树,但从来没有像它们那样给我震撼。在我诞生很多很多年前,它们就生活着,并且,它们还将长到我永远见不到的遥远的未来岁月里。”

“她是谁的母亲?她的孩子们在哪里?为何要独自负柴而归?为何艰难境地中的她,表情如此安详?她整个身躯像一把枯草,岁月几乎带走了里面所有的汁液。但这把枯草还浸透着某种力量。也许正是这不起眼的力量,支撑着整个人类度过了漫长的黑夜。”

这是《大浪坝考察记》一文中的两段。他信手一笔,充满了人生哲理,充满了人性慈悲。

正如李元胜所言,旅行能帮助我们看清自己,尤其是深入大自然腹地的旅行,能够帮我们的心灵,打开那些尘封已久的包装。这是用心用情书写的文字,力透纸背,直指人心。

书中,他还描述了深夜,他带领一只小狗走出深谷的故事。在茂兰,一个孩子充当他与其父母的传话筒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书中比比皆是。这些细节刻画看似漫不经心,却字字摄人心魄。相比于作者描绘的风景而言,最美的风景还是人心。

这是我们诗意栖息的星球,也是我们直面未来的勇气。李元胜的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方法,重新阅读自然、重新阅读世界的方法。掌握了这个工具,我们都能在寻常生活中发现诗意,拥有诗意。笑口常开,诗意常在,夫复何求?

一个新闻人的敏感

估计少有读者知道,李元胜曾经长期在媒体工作,当过文学副刊编辑。在他的文学讲座中,从来不忌讳谈自己当年是怎么进入报社的,后来又是怎么离开的。

常年的新闻工作经历,让他对这个世界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更有着异于常人的敏感。这决定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野外考察日记,更是一本时代典型样本。

众所周知,他的诗歌《我想和你虚度时光》,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正因为,它刚好诞生在一个时代节点上——满足了快时代节奏下人们对“慢生活”的强烈渴望。

《旷野的诗意》也同样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它见证时代,见证人间,更见证地球上尚存的自然。它见证了生命在所有知识之外的丰盈和自足,见证大自然超出我们想象力的细节。

“旷野像一个无限大的容器,能为你展示世界辽阔的一面。有这一面作为背景,你就不会局限在眼前琐碎的人和事中。”“当你与自然相遇,便能从渺小的自我中挣脱出来,相对没有局限地感知宇宙和生命的深邃和美妙。”李元胜的感受是真诚而真挚的。如友围炉,娓娓道来,如朋把酒,敞开心扉,很容易触动读者内心深处的柔软。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全书正契合了时下人们对自然生活的诉求和表达。同时,李元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教我们如何审视我们与自然的关系,如何让孤独的内心变得自在,让焦灼有一个新的出口。

最后,请让我用李元胜的一句话作结——“城市里,最美好的地方,是能够眺望远方的高处,是安静的院落。而个人生活中,能眺望风景的高处,可能是一本书、一部电影,而安静的院落,可能是一首诗、一盆多肉植物。”

《旷野的诗意》,是一部你可以眺望生活高地、生命高地的书。


编辑:李序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