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文摘|“卧铺挂帘”这事儿,本不该由乘客争输赢

作者:赵岑

文章来源: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4-04-20 13:15:37

近日,互联网上一段

“老人吐槽年轻人

在卧铺下铺挂帘子”

短视频引发网民热议

图片

火车卧铺的下铺

该不该让中、上铺的乘客坐?

近年来

“卧铺挂帘”并非第一次成为舆论热点

这一现象为何屡屡引发关注?


网传视频显示

一趟列车上

一位阿姨吐槽年轻人

在卧铺下铺挂帘子,不让70岁老人坐

呼吁网友们评评理

图片

画面中,两个相对的下铺

都被挂上了帘子

帘子背后一名年轻人低头坐着

面对指责没有理会

该视频在网络热传,舆论讨论热烈

图片

网友声音:

“凭实力买的下铺”

VS

“坐坐也无妨”


有观点认为

下铺是实打实加钱买的

年轻人的行为无可厚非

也有人认为

下铺让人坐也无妨

还有网民提出

没地方坐应该找铁路部门解决


下铺不是公共区域,下铺乘客拥有完整使用权。现在的年轻人都非常注重隐私,我的睡姿就是不想让别人看到。”

“他坐在我的铺位上可以,但是我要休息时,他要自觉离开。”

“买了下铺就是为了好好休息,不打扰别人也不让别人打扰。让坐是情分,不让坐是本分。”

火车硬卧本来就是6个人,加上过道,只有4个可以坐的地方,这该怎么坐?这是铁路留给旅客的难题。”

只要他不把我的铺位当成他自己的就没啥,毕竟出门在外互行方便,而且上铺中铺不能坐人,过道就那两个座位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出门在外,大家都不容易,互相体谅着点。换作是你买了中或者上铺,你也希望能在下铺坐上一会儿,对吧?


针对“卧铺挂帘”现象

铁路部门也做出了回应

据媒体近日报道

12306客服回应称

没有明确规定不能使用挂帘

不影响其他旅客情况下可以使用

但需要跟各位旅客协商好


专家观点:

法律关系清晰

背后是权益与诉求


“‘卧铺挂帘’引热议,

本质上是群众出行观念的变化,

即更重视个人空间和使用权利,

折射出对出行体验的更高期待。”

重庆市委党校教授方旭说

图片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冯子轩认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的相关规定

旅客与铁路运输企业构成合同法律关系

旅客对其购买的座席具有使用权

从票价来看,卧铺下铺旅客购买价格

一般比中铺或者上铺高

其中原因之一即是下铺位更加方便坐

下铺旅客多付费用的价值应当有所体现

提倡下铺旅客为中铺上铺旅客让座

但应本着自愿原则,不应做强制要求


多位受访乘客向记者表示

之所以部分人认为

下铺承担了一定的“共享”座位功能

和卧铺车厢的设计有一定关系

中铺、上铺空间较小

车厢内唯一的桌板在两个下铺的中间

此外,普通硬卧车厢

通常有6个卧铺席位

但只有两个活动板凳

图片

“应该看到,‘卧铺挂帘’被吐槽,

背后是双方的权益与诉求,    

也是老百姓对出行体验的更高期待,

但下铺数量毕竟是有限的。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

公共服务应当看到并尊重这种新趋势,

从资源分配的源头上,

拿出智慧来解决‘座位’问题,

更好回应社会关切。”方旭说。


各方支招:

优化设计是关键


今年1月

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等六部门

联合发布

《关于进一步加强适老化

无障碍出行服务工作的通知》

明确要求推动实现

自动识别并优先安排老年人选择下铺


冯子轩说

长远来看,可以进一步完善

相关道路交通领域法律法规

加强对旅客的引导

铁路运输企业可结合乘客新需求

提高运输服务质量,改善运输设施

通过为卧铺乘客提供足够的座位、

设置爱心座等方式

来减少类似情况发生

图片

法律专家岳屾山表示

铁路方面还要寻找更好的处理方法

一方面是可以加强车厢内的管理和服务

来减少因为座位问题引发的纠纷;

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考虑

对卧铺车厢的布局、设计

进行相应的优化

比如增加更多的休息和活动的空间

能够让每一位旅客都获得更舒适的出行体验


互联网上,也有不少网友“支招”:

在下铺旁设置互相体谅的提示语

由列车员加强

对乘客矛盾的纾解和引导……

受访专家指出

再优化的设计

最终还是离不开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体谅与尊重

出门在外,少不了要彼此照应

多些友善与宽容,相处或许会更舒适


媒体评论:

这问题本不该由乘客来争输赢

作者:极目新闻评论员屈旌

众所周知,卧铺车的结构是,下铺空间充足,可躺可坐,两个铺位中间还有个小桌子可以使用,而中铺和上铺空间狭窄,中铺勉强能半坐起,上铺则只能躺着,所以一直以来,上中铺的乘客在下铺稍微坐坐,歇歇脚,吃口饭,被视为一种无言的默契,大家打个商量,彼此照应,相安无事,旅途也能和谐愉快。

但是这两年,随着人们对自己的个人空间和隐私越来越关注,这种纯靠意会的和谐屡屡被打破,中铺上铺的乘客能不能在下铺坐着,几次三番引发争论,直到有人在下铺挂起帘子,争论陡然升级,我说你道德绑架,把情分当本分,你说我冷漠无情,不懂得尊老爱幼,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帘隔出观念之差。

虽然在曝光视频中,挂上帘子的是年轻人,想要坐下的是老年人,但这并不是两个年龄群体之间的冲突,其本质依然是公共空间之中私人权利边界的冲突。火车车厢是一个公共空间,在规则不明晰的情况下,各方都想最大化地主张己方权利,那么就必然会发生冲突。

很多法律专家都针对此事出来表态,从法律而言,下铺乘客买了票,就拥有下铺的使用权,只要不妨碍他人,挂不挂帘子是其自由,其他乘客要坐下铺,要征得下铺旅客的同意。

中国铁路12306客服也回应称,没有明确规定不能使用围挡,在不影响其他旅客的情况下可使用,但需要跟各位旅客协商好。

这其实都没有触及根本,说白了就还是要大家自己去协商,问题是,如果可以协商好,就不会有曝光,有争论,有纠纷了啊!如果说大家都只关注自己的使用权,那下铺不让上铺坐,那上铺是不是可以坐在下铺头顶上吃东西,或是把脚放下来,这样针尖对麦芒,冲突不是一触即发吗?

问题的焦点其实不在于下铺能不能坐,而是中上铺乘客应该在哪儿坐。火车一组对向卧铺共有六个铺位,但是过道座位只有两个,如果下铺不让坐,那么必然有两位旅客没有位子坐,要么全程躺着,要么只能站着。笔者上大学时也经常坐卧铺往来学校和家乡,因为也比较喜欢安静,所以常常购买上铺,基本是一上车就躺下,一直躺到下车,清净是清净,但也的确累得很,十几个小时的车程后,往往腰酸背疼,年轻人尚且如此,中老年人怎么受得了?大家的确是买了卧铺票,但人不能总卧着,买票是为了乘车,不是为了受罪。

增强个人权利意识是一件好事,但公共意识也不能随之消失,火车终究是一个公共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人们不可能拥有高度的、专属的私密体验,这也是客观现实。为了实现公共利益,个体权利应作出适当让渡,个人的心态也应该有适当的包容,这样才能凝聚社会共识,维持公共秩序。而个体权利让渡的边界,不能只靠大家自己意会,更不能靠乘客们互相争拗,要有公共规则予以明确,更应有公共措施予以保障。

其实,现实中的很多问题,并不像网络上那么“非黑即白”,回到具体的乘车情境中,下铺能不能坐,中上铺乘客在哪儿坐,或许并不是无解之题。下铺乘客大可以挂上帘子,图个自在,但帘子又不是墙,只是隔离了视线,并没有圈禁空间,在帘外稍微让出一角来,让别人休息一下,也不是什么大事,对吧?上中铺的乘客也要尊重下铺乘客的权益,体谅他人的好意,不要大声喧哗,不要互相干扰,到了休息时间就主动离开,彼此多一些理解和关怀,也没那么容易就起冲突。

但是,要从根源上解决争端,消弭冲突,铁路方面就要正视卧铺车厢设计落后于时代,无法满足当下乘客的需求这一现实,短期内可以通过制定规则,提升服务,帮助协商去化解矛盾,长久来看更需要更改设计,增加座椅,根本上解决“卧铺座位之争”,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营造良好的乘车环境。

编辑:胡梦元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