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重大论断
作者:吴大兵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4-29 14:22:05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要以人民为中心,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质,蕴含着深厚的人民情怀。
“民生为大”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人民性的价值旨归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民主村社区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无疑是对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性”价值旨归的深刻诠释。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我们看到,党中央对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作出部署5年来,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取得重大成效,高质量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开放型经济格局加快构建,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观,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贯穿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全领域、全过程。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提出,要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取得新成效。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城乡融合,统筹抓好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紧贴民生,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民生底线不断兜牢,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乡发展实现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民生为大”要求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个现代化建设首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强调:“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西部大开发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然要求,是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挑战、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围绕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重庆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围绕打造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壮大“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纵深推进数字重庆建设,引领带动全面深化改革纵深发展;高水平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着力打造高品质生活示范区,大力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走好大城市带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持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着力打造市域高效能治理新样板,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高质量推进“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提升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全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西部先行区。以持续高质量的发展不断筑牢“民生为大”的坚实物质基础。
“民生为大”揭示了人民群众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决定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重庆是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只有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汇集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
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根本上就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多中国人团结奋斗、锐意进取的结果。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征程上,我们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注重把准人民脉搏、回应人民关切、体现人民愿望、增进人民福祉,努力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扎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以主人翁精神满怀热忱地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来。
作者:重庆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编辑:唐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