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以“家”为媒促和谐 基层善治成“一家”

作者:杨鹏飞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4-30 16:56:04

城口,据三省之门户为城,扼四方之咽喉为口,是重庆市最北端的区县。而左岚乡,地处城口最北端,幅员面积80.8平方公里,东与城口县高楠镇、陕西省紫阳县界岭乡接壤;南与巴山镇相连;西与万源市白果镇、大竹镇相邻;北与万源市庙子乡交界,渝川陕三省市于辖区内齐心村交会,更是名副其实的三省交界之地,也是真真正正的重庆向北“门户”。

巴岭左麓,山风化岚。由于地处边界之地,左岚乡居民祖籍来源复杂,多为外地迁移而来,从而形成了“聚团式”“家族式”分布特点,“家”的理念在当地深入人心。针对这一现象,该乡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中,坚持以打造“大家庭”为理念,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家”的管理,切实提升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着力打造新的基层治理格局。

聚“小家”、和“大家”,以“家”为媒促和谐,左岚乡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辨识度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共筑“家”保障 明晰基层治理体系

左岚乡,平均海拔1000米,辖大坝、幸福、齐心、左岸、东风、胜利6个行政村,30个村民小组,共2400余户7300余人。连续7年,该乡实现“零上访”,零民事、刑事案件。

“0”是最好的成绩,而优异成绩的背后,则是层层压实的治理体系。

今年55岁的杨平,是大坝村综合治理专干,也是该村分片网格员之一,在他的网格中,居民矛盾曾较为突出,大家经常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起矛盾,总有说不完的“张家长李家短”。

图片

现在大家都能和和气气地相处,有矛盾也能坐下来商量解决。变化源于何处?杨平表示,变化来自于网格化管理,该村在村社网格基础上,细分出以聚居点为单位的微网格,村社网格员、微网格员常态化开展走访,进门入户倾听群众诉求,点对点提供解决办法,做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有人管纷争,事情能解决,群众自然相信,风气自然扭转。

“网格形成了上下串联的治理体系,也奠定了基层治理的根基。”左岚乡组织委员奚政令说,打造治理体系第一步是明确组织体系,该乡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主要领导包片、联系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社的常态化走访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同时,破社成格,划分为12个基础网格、25个微网格,实现辖区网格化全覆盖。网格,真正延伸到村社的每一个“神经末梢”。

图片

组织体系健全后,办事体系也就随之构建。该乡布局建立“5+1”群众说事平台,周一到周五由解事员常态坐班,受理解决群众来访诉求,每周二由领导干部接访群众,受理解决疑难矛盾问题。截至目前,已建成群众说事处1个,群众说事站6个,群众说事点6个,在调解群众纠纷矛盾、解决群众事务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

体系建好,该乡还持续加强宣传教育。常态化开展微信反诈反邪信息推送和入户宣传,引导帮助群众下载注册“金钟罩”反诈APP,成功劝返滞留缅北人员2名,让反诈反邪意识深入人心。

在激活自身力量之外,左岚乡还不忘向外借力。充分借助司法、公安等帮扶单位、对接部门专业力量,联调联解疑难事项,强化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发生,做到“矛盾不上交,群众零诉讼”。

乡、村、社三级贯通,基层治理“大家庭”基本构架自然稳固。

共守“家”规则 激发群众参与活力

打开手机微信,点击积分超市小程序,个人信息、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积分超市一目了然,点击兑换商品,选定用品、扣除积分,系统提示成功,再抽空闲时间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超市取走兑换物品,一次积分兑换就完成了。

图片

这是左岚乡在全县率先推广使用积分超市小程序,深化基层治理与志愿服务数字融合,实现6个村积分、兑换、服务线上一体化,让群众享受智能化、便利化、个性化服务后,在村民间时常都会出现的场景。

作为最先接触并使用积分超市微信小程序的幸福村村民之一,魏宁江总会时不时打开手机看看自己的积分情况——参加河道清理加20分,参加村民运动会加30分,参与停车场建设共计200分……而得到一定的积分,他就会选择兑换物品,一桶油、一袋米、一瓶洗涤剂抑或是孩子的作业本、水彩笔。

图片

“现在这个太方便了,随时都晓得自己的积分,兑换点一下就行了。”魏宁江对这个小程序赞不绝口。

线上积分超市只是左岚乡制定基层治理“家”规则,激发群众参与活力,增强基层治理氛围的举措之一。

除此之外,该乡还按照“一村一规”原则,针对各村“脏乱差、等靠要、无事酒”等突出问题,分村制定村规民约6则,并在群众聚集地、村民集中院等显著位置立牌上墙1处,发放村规民约挂历1000余份。

图片

根据党员权利义务,结合党员带头作用不明显、部分党员与民争利、党员不如一般群众等问题,分村讨论制定《党员公约》6则,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伍6支,引导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深入学校、村社开展村规民约传诵活动50余场次,上门为党员群众宣传解读村规民约和党员公约1200人次。

人人都在参与基层治理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共植“家”文化 提升基层治理面貌

东风村,是左岚乡最早打造的全乡人居环境“标杆”。走进村庄,红花绿树环绕屋舍,屋舍整洁不见尘埃,河流清澈游鱼嬉戏。家家户户门前屋后,没有一点乱堆乱码的柴草垃圾,利用废旧轮胎、水管、水缸、瓶子等各式物品做出的花台花盆,种满了各色花卉、树木,不仅美观大方又营造出“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和美乡村画卷。

图片

不只是花花草草装点美丽环境,在这些废旧物品上,更含有浓厚的家风文化。“家和万事兴”“清清白白做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孝老爱亲是传统美德”……一句句镌刻、书写在这些鹅卵石、水缸、花台、废弃农具上的家风家训,正是左岚乡共植“家”文化,提升基层治理面貌的真实写照。

“在打造美丽环境时,我们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和传统美德规范,引导群众总结提炼家风家训,开展传家训、制家训、亮家训活动,将家风家训植入鹅卵石、水缸、花台、废弃农具等,弘扬家风文化,用家风淳民风。”左岚乡党委书记杨永国表示,东风村不是个例,而是范例,在此之后,该乡先后在其余5个村开展环境改造及家风家训提炼行动,让全乡人居环境和乡风文明取得了大幅提升。

除此之外,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也相继开展。

开展“典型示范进农家”活动,定期评选文明典范、道德典范、勤劳典范等先进典型,分户制作“星级文明户”创建公示牌,对农户进取、孝敬、守法、诚信等文明程度等情况进行星级量化管理,累计表彰五星级示范户60户。

图片

组织开展“晾晒居家照片”活动,对农户提供的厨房、客厅、卧室、院坝等居家照片进行评比,先后授牌“温馨客厅”“干净厨房”“整洁卧室”“美丽院坝”等30余个。

教育引导群众时常对照家规家训查找反思自身言行存在的差距,用家训约束、教育、激励自己。

图片

帮助农户提炼歌颂共产党、激励群众向上向善的对联,将对联张贴家家户户门头,引导群众知党情、感党恩、颂党恩。征集群众家风家训182条(篇),制作对联95副。

有文化作为底蕴,基层治理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共增“家”力量 强化基层治理效能

冉氏,是左岚乡人口最多的姓氏。由于人口众多,又分散在各村,同姓之间也曾因为鸡毛蒜皮的小矛盾而纠纷不断,对外则有些强势,不利于邻里团结。

“各自为政”自然不利于基层治理。根据实际情况,左岚乡结合辖区内冉、施、陈等人口占比较大的“家族”实际,动员本地家族的带头人、领导干部在基层治理、乡村发展等工作中,充分发挥“领头羊”正面作用,带头处理各类矛盾纠纷、解决问题、协调发展,让基层多年“依靠家族势力各自为政”的困境扭转为“我们都是一个大家庭”的良好局面。

冉伟福就是冉氏家族“领头羊”之一。他是乡政府改非干部,“祖籍”幸福村,定居大坝村,在冉氏家族内具有一定的威信和号召力。在他的号召下,幸福、大坝两村的冉氏居民广泛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活动。同时,时不时到各个聚居点,组织居民坐在一起,摆摆龙门阵、说说心里话,调解小矛盾、化解小纠纷。慢慢地,大家变得团结友善,拧成了一股绳,与周边其他邻里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

利用“家族”联合形成“大家庭”推进基层治理,只是该乡增强“家”力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举措之一。

图片

“红黑榜”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举措。该乡分村组建评比小分队,开展环境卫生上门指导和检查评比500余户次,每季度将“邋遢户”在村务公开栏和“红黑榜”亮丑,次数多了,村民们整理自家环境卫生的积极性不断上涨。

“小手牵大手”更是起到了积极作用。依托辖区两所学校,向学生家长发放《家庭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倡议书》500余份,学生向家长朗读、宣传、解释《村规民约》600余人次,组织师生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30余次,教师通过家访实地指导检查学生及家长开展家庭环境卫生整治500余人次。

“人”发动起来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基层治理自然事半功倍。

共添“家”成员 拓展基层治理范围

“我老汉去捡板栗儿,到现在都还没回来,有没有哪个在屋头的,帮我一起上山去找哈哟。”去年10月8日,左岚乡左岸村一名年过八旬的陈姓老人一大早就上山捡板栗,直到天黑也没有归家。万分焦急的儿子一个人难以寻找,于是在村网格群发布了这样一条求援消息。

图片

因为老人所进大山与四川省万源市月台坝村交界。看到消息,左岸村村支部书记施后刚立即将该消息转发到“边界网格群”里,恳请月台坝村协助寻找丢失老人。月台坝村相关工作人员得到消息后,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了一支10人左右的志愿服务队,带上镰刀、电筒等工具进山寻找老人。与此同时,左岚乡党委政府组织左岸村、胜利村50余名群众,蓝天救援队10余人,卫生院、派出所民警、政府职工等20余人参与搜救中。川渝两地共同协作,从大山的两边山脚出发,开始了搜救行动。

图片

自下午5时左右出发,两支队伍在大山中地毯式搜索、呼叫了8个多小时,终于在凌晨1点左右得到了老人的回音,并于1时04分在一个草窝中找到了冻得瑟瑟发抖的老人。所幸,老人生命体征平稳,最终在搜救人员的护送下,安全地回到了家中。

这是左岚乡立足三省交界实际,创新联动四川、陕西毗邻乡镇,深化区域协同,共同推动社会治理的一个典型案例。

图片

近年来,左岚乡按照“村级地域相邻、村情村况相近”原则,联合四川万源、陕西紫阳等毗邻乡镇,组建院落管理小组等毗邻地区联合人民调解组织11个,相邻党组织签订结对共建协议6份,建立信息联通、执法联动、人员联管等共建机制,组织召开三地乡镇跨区域联席会议、联谊活动等8场次,实现组织在边界建立、力量在边界聚集。

同时,建立毗邻区域特殊人群联控、公共法律服务共享机制,细化边界矛盾纠纷调处协作分工、工作流程,定期开展矛盾纠纷联排联调行动,采取电话直通、座谈交流、联络协调等方式,成功化解邻里、土地、家庭等矛盾纠纷10余起。建立完善交流学习、流动党课、困难互助等制度,统筹毗邻乡镇新乡贤、退休干部、党员、网格员等人员力量,建立3支毗邻地区志愿服务队伍,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联合开展普法宣传、防诈骗宣传等志愿活动20余场次,推动毗邻地区干部群众共同进步、共议发展、共比奉献。

“就像我们在乡内联合居民形成‘大家庭’一样,我们联合毗邻乡镇,自然就组成了一个更大的‘大家庭’,工作效率和能力自然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区域协同的紧密度也越来越高。”杨永国说。

编辑:王柏林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