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陶灵专栏|红苕

作者:陶灵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5-06 16:38:17

我家住在城墙边巷,正对面一家姓王,户主外号“王烧红苕”,全城人都知晓。《云阳镇志》上记载巷道划分:“城墙边巷:从大东门内南侧上城墙通道向西至王烧红苕。”四个字的外号叫不上口,大人们直呼“烧红苕”,我们细娃儿(小孩子)都喊王伯伯。

巷子中段有两幢单位的三层楼房,之间留有通道,直通大东街。通道街口立有三根水泥电杆,上装变压器,王伯伯依附着搭了个棚,摆摊卖烤红苕,也卖蒸熟的红苕。买烤、蒸的红苕吃都不要粮票。烤红苕吃起耍,因为刚出炉,有灰,先拍拍;又烫手、烫嘴,只见吃的人一会儿吹吹、一会儿又在左右手之间翻转。于是,过去有言子:你看某某耍“吃烧红苕作风”——又吹又拍又捧。当然是指对领导阿谀奉承的样子。蒸红苕的“舍耗”少,卖的价格便宜,进城农民“当顿吃”,再喝不要钱的老鹰茶下,不噎人。

王伯伯还有一项业务,卖花圈。据说是祖业,后改经营,本应加入手工业社或集体合作商店,但不知为何仍是私营,改卖了红苕。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期,王伯伯试着重操旧业。花圈在家里做好、存放,红苕摊的电杆上挂一两只做幌子。尝到甜头后,王伯伯的客户蒋孃孃建议:蒸红苕不赚钱,又忙不过来,干脆只卖烤红苕和花圈,省事一些。开始王伯伯也同意,过了几天却反悔道:“我要为农民兄弟着想,还是要卖蒸红苕,他们进城没得钱没得粮票吃饭,要饿肚子。”我亲耳听到的,那天正好在王伯伯家帮着做纸花。我纯粹为了好耍,拿四角染色的方纸片,几张一叠,单支筷子卷起一角,再把筷子立起,将卷角往下挤压,抽出后纸角带皱纹,像花瓣。四个角都如此。分开纸片就是一朵朵花,然后贴到花圈上。

接下来,听到王伯伯说出反悔的原因。头天,一个挑空粪桶的农民来到红苕摊前,问:“我用几把菜斢(调换)一斤红苕吃,要得不?”这农民是江对岸水磨山梁上的,来城里给队上挑粪,顺便带点菜卖。中午了,菜没卖完,饿肚子没力气挑粪回去。王伯伯二话不说,马上给他称了蒸红苕。以后,这农民进城挑粪,时不时给王伯伯带点新鲜蔬菜,不要钱,也并不蒸红苕吃。我遇到过一次,王伯伯没在摊子上,回来取东西,这农民直接把菜送家里来了。

十多岁时一次吃饭,姑妈给我舀了几块红苕说:“多吃红苕好,是发肠的。”发肠的意思是帮助肠道蠕动,好解大便。红苕的益处多多,做法也五花八门。我平时喜欢逛旧书店,有次淘到几页脆黄的故纸,名字叫《介绍几种大春粮食增量及多样化吃法》。资料里把红苕列入粮食类,介绍了十二种增量吃法。比如,把鲜红苕切细,掺三倍的水磨成浆,倒进锅里,加入二两鲜石灰水,边熬边搅动,煮沸时立刻起锅,冷却凝结即成豆腐,每斤鲜红苕产豆腐三斤。又,将鲜苕煮熟搅烂,掺5%—15%的面粉后发酵,可做食包子、馒头、发糕、烧饼。后来老百姓常说,这是“想苦方”。

《本草纲目》中,红苕名为“甘薯”,介绍内容简短,说是与山药的功效相同,主治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现代研究又表明,吃红苕还有辅助降压、保护心血管和减肥的作用。

但首先它最大的作用是饱肚子——过去有句俗语:“红苕能抵半年粮。”这就是王伯伯始终经营着烧红苕的原因吧。


编辑:汪茂盛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