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李德章专栏|朝闻啼鸟

作者:李德章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5-10 09:26:13

早晨醒来,听见窗外百鸟鸣啭。走向阳台,我看见花园里、树枝上、池塘边,都有鸟儿在飞窜、游走、嬉戏。黄的画眉,绿的翠鸟,红的丹雀,白的鹭鸟,灰的斑鸠,黑的燕子,花的鹦鹉……各种鸟类聚集在这片绿荫上,它们从夜间的沉睡中醒来,神气焕然,活力迸发。那婉转的啁啾,似琴弦拨弹,如琴音缭绕,在晨曦的映染下,格外动听,撼人心弦。一天的好心境,便从此开始。

哪里有绿荫,哪里就有鸟儿。处处绿水青山,处处皆是鸟的天堂。这些鸟儿从山野里飞来,在此生活,在此繁衍,它们是山川湖泊养育的精灵,身上带着山的秀色、水的灵性。“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小区的绿化环境好了,人与鸟类,实现了绿色共享。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在那原本的山水之间,鸟的歌唱制造了欢乐的海洋,百鸟和鸣组成了一场盛大的交响。你看那大樟树上一只黄鹂在引颈领唱,东边丛林里的云雀在低低地和鸣,西边岩壁上的杜鹃引出一个激越的声部,南边的画眉时而高昂,时而舒缓,如高山流水,似惊涛急浪。其实细细品味,大自然鸟类的鸣奏,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此起彼伏,潮浪与跌宕。这种韵律,来自大自然天然的风声、潮声,声调美轮美奂,质韵醇美甘甜。谁能听懂一只鸟儿的歌唱?世界著名自然文学博物家约翰·巴勒斯说:“一只鸟的歌声含有其生命的线索,并在它与听者之间建立起某种理解与同情的情感。”那一唱一和的句式,似是早晨的问候;那欢快淋漓地讲,像是互诉衷肠;那婉转悱恻的歌喉,似在表达爱意。破空而来的鸟鸣会让一颗心颤动,它可以达到某种安详、深沉的意境。

鸟儿是崇尚自由的灵性动物,乌云和雾霭阻挡不了它们对天空的向往。关进笼子的鸟,失去了森林和田野赋予它的野性、灵动和宽广的视野。我小时曾捉过小鸟,把小鸟带回家用虫子、蚯蚓和谷粒试图喂养,但它丝毫不领情,宁愿饿死也不进食,后来只好放回天空。我看见它飞向天空的那一刻,是多么的欢快,亮亮的一声长啼,划过一道漂亮的弧线,消失在自由的世界里。“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我忽然明白,鸟儿的翅膀在于翱翔,人与鸟类只有和谐共生才会建立永恒的生态。

人与鸟的生活形态在大自然千万轮回中契合,达到相互依存。鸟是人类的朋友,是四季的生物钟。“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宋代诗人陆游道出了这一季节的律变:二月杜鹃鸟叫了,农人便赶紧春耕;三月听到黄鹂鸟叫,农妇和孩子开始养蚕;四月布谷鸟叫,家家户户的蚕都要上架;五月乌鸦叫,就要除去嫩苗里的杂草。鸟儿用歌声报时节,催农事,只有勤劳的农人才听得懂大自然的语言。

古人说老马识途,倦鸟归巢,揭示了动物预先于人的天然禀赋。家是温暖的港湾,那里散发着生命的祥和,累了伤了就想回家。而候鸟,则是大自然忠诚的信使,南北轮回的迁徙,演绎了一种对大地山川的承诺。南方北方都是它们的故乡,划过天空的回时雁阵,是季节开启的生命流量,那是一种如期而至的乡愁。

都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因此常有人教育孩子要学早起的百灵鸟,莫学晚睡的猫头鹰。鲁迅先生童年在课桌上刻下的“早”字,一直激励着他不断进取,最终成为一代文学巨匠。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得时时早,处处早。走在最前面的人,准会迎接东方的第一缕朝阳。

“入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每一个早晨,有爱的人被吻醒,被鸟儿叫醒的人,是幸福的人。聆听天籁,沐浴晨光,你会感到灵魂如此纯净,世界如此美好。

编辑:杨士达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