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凤国专栏|三万里河山(4)黄鹤楼的鹤
作者:孙凤国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5-10 15:44:52黄冈东坡赤壁景区有副对联“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讲明了黄冈的地理位置,也道出了东坡赤壁的历史和文化。不过,此联中武昌非今日武汉之武昌,而是古武昌,即今鄂州,不过黄冈离武汉之武昌不远。我从黄冈看完苏轼返程,第二天需要到武汉转乘火车,特地订了晚上的车票,把近一天的时间留给大名鼎鼎的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武汉市武昌区,矗立在蛇山之巅,长江之畔,初为三国时期孙权所建,用作军事瞭望,后屡次被毁,数次重建。
黄鹤楼的另一来源,与一个传说有关。古时有一个姓辛的老板在黄鹄山头卖酒为生。一日,有位衣衫褴褛的老道来讨酒喝,辛氏为人忠实善良,乐善好施,慷慨而应。从此以后,老道每日必来,辛氏每次必应。一年后的一天,老道到来后,辛氏按惯例准备酒菜,老道连连推辞,说今天不喝酒,是告别,并用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鹤,以感谢一年来的照顾。因橘子皮的缘故,鹤的颜色是黄色的。老道接着说:只要你拍手招呼,黄鹤便会下来,为酒客跳舞助兴。老道说完,飘然而去。从此,每逢有客人来,辛氏便拍手招呼黄鹤跳舞。消息传开后,酒店日益兴隆,辛氏因此发了财。十年后的一天,老道又出现在酒店,对辛氏说:“不知十年来你所挣的钱,还清了我的酒债了没有?”便取下铁笛吹了起来,黄鹤闻声而起。一曲吹完,老道跨上黄鹤,乘着黄鹤飞走了,再也没有回来。辛氏在酒店旁盖起了一座高楼,感恩于老道和黄鹤带来的财富,于是取名黄鹤楼。
千百年来,这个故事广为传颂,成为黄鹤楼因仙得名最有影响的传说。其实,哪有什么骑鹤的仙人,这个故事承载了人们对乐于助人、帮助弱者精神的弘扬,以及善有善报美好祝愿的向往。
现实中的黄鹤楼,如果说肉身是孙权给的,那么灵魂就来自于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名扬天下,离不开崔颢的名诗《黄鹤楼》,这首诗就取自这个饱含美好祝愿的传说: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诗人跳出固定思维,全诗前半部分28个字,一连三次用到“黄鹤”,却丝毫没有重复的厌烦。古人素有“文以气为主”的说法,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对仗凌乱,毫无韵律可言,实则一气旋转,顺势而下,宕开全诗,从而使得全诗意中有象、虚实结合,气象恢宏、色彩缤纷,让人有一种读了就想一睹为快的念头。就连眼睛素来长在头顶的李白都大为感叹,不由搁下手中笔,留下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自嘲之语,令崔颢名声大噪,一时风光无两,这首《黄鹤楼》也被誉为“唐人七律第一”。
自崔颢之始,无数的文人墨客为黄鹤楼注入了多彩的生命灵魂,让冷冰冰毫无生气的楼宇变成了有温度纷繁多姿的个体。如今的黄鹤楼,更是“武汉十大景”之首,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并成功跻身“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列。
黄鹤楼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长江对岸,远远地就能望见通体金黄、高耸巍峨的黄鹤楼,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黄鹤楼高51.4米,飞檐五层,攒尖楼顶,顶覆金色琉璃瓦,由72根圆柱支撑,60个翘角向外伸展,好似展翅高飞的黄鹤翘起的羽毛,极具美感。
进入一楼大厅,气势恢宏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闯入视野,画面分为天上、人间两个部分。在袅袅白云中,天上的仙鹤展翅高飞,背上驮着吹笛的仙人;在郁郁葱葱的林木中,众人仰视仙鹤和仙人,载歌载舞。整幅画再现了驾鹤仙人与世人同乐的祥和景象,呈现出欢乐浪漫的意境。在左侧栏杆旁,站着一位端着酒杯的白衣人,参观的游客甚至导游大多把他当成李白,我却认为是崔颢则更加符合意境。壁画前两旁的立柱上,是一幅气势磅礴的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扫开”与“洗尽”相辅相成,“天地憾”与“古今愁”相互对应,一股发乎内心的浩然之气慢慢升腾,直至充塞天地之间,同黄鹤楼旁边的浩瀚长江一唱一和,更激发起激动人心的力量。
沿楼梯拾级而上,踏上二楼,刻在墙壁上的《黄鹤楼记》,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黄鹤楼记》的作者为唐代文学家阎伯理,全文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黄鹤楼记》两侧的壁画分别是“孙权筑城”和“周瑜设宴”,讲述了一君一臣围绕着黄鹤楼发生的故事。三楼是历史名人的绣像画以及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我在三楼停留的时间最长,认真拜读着崔颢、李白、孟浩然、王维、贾岛、白居易、刘禹锡、陆游等文人巨匠,在我国灿烂辉煌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吟唱,想象着他们在黄鹤楼挥毫泼墨时的光芒四射,一杯酒一句诗,一句诗一片喝彩。第二天这些名篇便以黄鹤楼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播开来,在人群中口口相传,流转千年仍熠熠生辉。
掠过售卖各类纪念品的四楼,我直奔五楼,五楼陈列的是气势恢宏的长卷壁画,最有名的当属《江天浩瀚》的组画,由十幅画组成,为中央美院教授楼家本精心绘制。壁画运用了中国传统金碧重彩的壁画形式,使用纯天然矿植物颜料,采用沥粉贴金的绘画手法,展现了长江的自然景观和文明史话渊源。有远古时期长江沧海桑田的变化,有三国以后黄鹤楼的兴废更替,有长江源流、三峡风光、庐山景色、江流入海、沧海横流,在时间上自古至今,在空间上自上而下,让人不自觉地进入到画里,跟随着画面感受时间和空间的转移,更让人萌生出探索的欲望。
站在黄鹤楼五楼,武汉三镇俊美景色尽收眼底,赏心悦目,一侧是浩浩荡荡的大江东去,是天堑变通途的长江大桥;另一侧是高耸林立的建筑森林,是熙熙攘攘的繁华世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爱好和平,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人把一个用于战争的建筑,赋予了文化的内涵,把黄鹤楼变成了高雅的文化殿堂,如同枪炮里生长出的迷人玫瑰。不要小看了这朵在枪炮里生长的玫瑰,他能在潜移默化中让人远离战争,爱好和平。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让一座瞭望塔成了众人争相目睹的传说,李白的“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让一座城多了一个江城的称号……
黄鹤楼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在斗转星移中见证了这座城、这条江的落寞和繁华,屈辱和荣光,更以期待的目光展望未来。正应了挂在二楼的那副对联:万古河山,胜迹常留,叹百年时运维坚,三楚名楼曾付火;千秋邦国,韶华永驻,看一代英雄谋略,九霄仙鹤又乘风。
发车在即,我恋恋不舍地离开黄鹤楼,正是华灯初上,我下意识回头一瞥,整座楼灯火辉煌,如同一只在暮色中展翅欲飞、翩翩起舞的黄鹤,把安宁祥和带给人间,这座楼必定会流传下去,这只黄鹤也必定会永远舞动。
编辑:孙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