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时评|基层减负当持之以恒“减负不减为”

作者:​张志超 胡臣瑶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5-14 13:55:35

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详细了解近年来社区减负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都十分关心牵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这“最后一公里”管理得是否精细、服务得是否周到,直接关系到百姓的获得感。各级党组织要把基层减负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持之以恒抓整改、抓落实,不折不扣把基层负担减下来。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减负不能减为,基层干部要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谋改革、抓落实、促发展、解民忧上来,让基层减负以正确的方式开展

把牢思想“总开关”,在“减负不减情”中树牢“造福为民”的政绩观,提升“愿为”的自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广大基层干部首先要在思想上正本清源,牢固树立“为民造福”这一最大政绩观,不耍花拳绣腿、不做表面文章,要怀揣对人民的真感情,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去想事情、看问题、做决策,要以真心去谋利民之策、以真情去行利民之举,做到权为民所赋、利为民所谋。要坚持将基层减负与加强作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扎实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坚持“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以“脚步向下”代替“指尖点击”、以“线下办到”代替“线上收到”,把“办公室”放到群众家里、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弄清楚基层需要什么、想要什么,要带着基层干、干给基层看,在基层“找到答案”的过程中减少台账的厚度、增加为民的温度、提升“愿为”的觉悟。

厘清权责“分界线”,在“减负不减责”中鼓足“倾心为民”的精气神,增强“善为”的本领。现实中,有些部门习惯以“属地管理”为由,把自身职责范围内的任务转嫁给基层,导致基层“小马拉大车”。若要解决该问题,一方面要理清属地管理范围,尤其重点厘清职能部门与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权责边界,建立事权清晰、权责一致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明确各级权责范围,杜绝推诿扯皮、严禁“皮球”踢成“雪球”。另一方面,松绑绝非松劲,减负并非减责。广大基层干部要厚植为民情怀,秉持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看准了就抓紧干”的精气神立起来、扬起来,主动到乡村振兴、环境整治、重点项目建设等一线接受历练,敢闯敢干而又善作善成,持续锻造“能成事”的过硬本领。

用好考核“指挥棒”,在“减负不减质”中聚焦“惠民实绩”的闪光点,激活“有为”的动力。督导考核是检验干部干事创业成效的有效方式,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内在要求。因此,组织部门要牢固树立为基层减负、为实干撑腰的鲜明导向,结合实际建立科学的基层工作考核机制,把工作成效清单、群众满意度等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并适度加大权值,并将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选拔任用、职称评定等结合起来,采取“突击检查”“微服私访”等方式,对典型现象冒头就打、严厉问责,畅通“干部能上能下”的“双向车道”。同时,也要严格控制考核的频次和总量,避免基层考核围绕“留痕”开展,让基层干部从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真正放下心理负担。要配套优化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实干者撑腰,给锐意进取、履职尽责的基层干部吃下一颗“定心丸”,让其无“后顾之忧”,营造“重实干、重实绩、重实效”的浓厚氛围,切实激发基层干部想作为、能作为、敢作为的内生动力。

编辑:胡梦元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