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野趣十足“地黄”香
作者: 徐龙宽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5-24 08:53:06我和大哥回老家,途中开车疲惫,便将车停到安全处,在路边小憩。
周遭麦田一片葱茏,春日的暖阳下,麦苗蓬勃生长,犹如生命的赞歌。田边野花竞相绽放,黄色的麦蒿、紫色的野豌豆生长正盛。不远处,几株紫红色的花宛如小喇叭,紧紧簇拥在一起,像极了老家大队部里高高矗立的有线广播,时刻传递着春天的信息。花的颜色和形状与梧桐花相似,叶子肥大,布满绒毛。我虽在农村生长了十八年,农活样样精通,对大多数野草野菜也都熟悉,但这一株株喇叭花状的植物,我却实在认不出来。
大哥说,这是地黄。我听后大为惊讶,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地黄啊!它们聚在一起,伸着长长的花管,花管里藏着甜甜的花蜜,摘下一朵,放在鼻前闻,一股甜丝丝、香喷喷的花蜜味扑面而来,这是大自然的味道。
有诗云:“地黄石缝恰青春,串串喇叭出水滨。”每逢春天,在沟壑、田埂、路旁、荒地、石缝、围墙脚下,都能看到这样的野花。地黄花形婉约鲜嫩,叶片娇柔动人,虽生于旷野,却比花房的花更显光洁鲜嫩。微风拂来,花朵随风抖动,好似在歌唱春光的喜悦。
地黄植株低矮,株高通常仅二三十厘米,地下根茎肥厚,鲜嫩的根块呈黄白色,故而得名地黄。新鲜干燥的根茎质地柔软,曾是古人眼中的珍贵药材,也是灾荒时百姓充饥的食物。白居易所作的《采地黄者》一诗,便对农民采取地黄的场景进行了描述。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古时候物资匮乏,人们为了活命,野草野菜树皮树叶都被拿来当作救命的粮食。现在的人们丰衣足食,物品丰富,和过去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别说挖地黄吃了,许多人甚至都不认识地黄的模样,对地黄的认知仅停留在六味地黄丸上。
地黄益处颇多,在传统医学中被认为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地黄能滋养肾脏,对人体有一定的滋补作用。此外,地黄还可用于一些美容养颜的配方,据说能使皮肤光滑细腻。宋朝名人苏轼诗云:“地黄饲老马,可使光鉴人。”可见地黄的奇妙之处。
相传“药王”孙思邈行医时路过一个村庄,看见一老人遭打。他便询问原因,得知老人已365岁,因忘喝熟地茶而受此待遇。熟地茶为何物,孙思邈询问后得知,熟地茶是熟地黄加上米熬成的粥,四季食用,功效各异。孙思邈感慨万千,向老人请教了熟地黄的制作方法,回去后经过钻研,研制出了九蒸九晒熟地黄的炮制工艺。因为常喝熟地茶,孙思邈也活到了140多岁的高龄。
这些小小的野菜,看似普通,实则全身是宝。它们虽不起眼,生于田间,却充满野趣,独具魅力,在故乡的旷野里,为春光增添了一丝点缀,为人们增加了一味良药。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胡晨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