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王超专栏|不忘党校恩·不改党校心·一生党校情

作者:王超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7-01 13:40:05

undefined

2016年从重庆市委党校毕业后,我进入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党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21年,重庆市委批准成立红岩干部学院,因工作需要,2022年3月我调入红岩干部学院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作为一名从党校毕业又在党校、干部学院系统工作的毕业生,我想改写三句古诗,向母校汇报工作情况、回忆学习瞬间、表达感恩之情。

不忘党校恩: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党校学习来

往事如歌,岁月如诗。回顾十年前在母校的全日制学习生活,心潮起伏,感慨万千,恩师教诲犹在耳边,学习场景似在眼前,同学情谊历历在目,青春岁月难以忘怀。在这里,我们接受党校硕士生导师一对一培养,提升了四种能力。

一是锻炼了思维能力。我的导师陈建先教授对管理博弈论和博弈思维有深入研究,非常注重我们的思维能力培养,尤其是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关联思维、逆推思维、底线思维等等,让我获益匪浅,对我后来直至今日的学习工作仍有重要影响。

二是提升了研究能力。在研究生部和导师的指导下,我们认真听课学习、广泛涉猎经典文献、扎实撰写课程论文、深度参与科研项目、积极参加学术活动,提高了研究能力、写作能力和科研素养。三年间,我主持、主研完成了6项省部级课题,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1篇,获得市级以上学术研讨会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重庆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这些学术训练和科研经历对毕业后的科研资政工作起了关键作用。

三是训练了表达能力。学校注重提升硕士研究生的表达能力,陈建先老师从指导我讲授半小时的微课程着手,有意识地训练我的教学能力。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也主动参与各项学术交流活动,在首届渝台公共治理学术论坛、重庆市政治学会学术年会等学术会议上作交流发言,不断提高自己的胆识、底气和自信,这对我提升表达能力、教学能力有重要帮助。

四是提高了执行能力。研究生期间,我担任了硕士研究生会第六届副主席、第七届主席,在研究生部指导下,做好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各项工作,撰写的20余篇关于研究生活动、学术活动的新闻报道被《学习时报》《重庆党校报》和中国社会科学网、探索网等采用,切实提升了创新能力、执行能力和服务意识。

思维力、研究力、表达力、执行力,这些能力是我们参加工作后的核心能力,让我们获益匪浅。

不改党校心:春风得意马蹄疾,砥砺初心育繁花

参加工作8年来,谨记母校的培养、老师们的教导,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将所学所思所感所悟及时转化为教学培训、科研资政和理论宣讲的能力素养。

一是教学培训有成绩。“课比天大”“内容为王”,对党校、干部学院教师而言,没有什么比备好课讲好课更重要。我及时将在党校学到的备课方法、教学方法和表达能力转化成教学能力,党校名师大家也给予了悉心指导。十分清晰地记得,我的第一堂专题课程《学习党的章程 增强党性修养》就是在侯晋雄教授的指导启发下完成的,第一次讲授后获得学员普遍好评,这给了我很大信心和鼓励,也激励着我不断“磨好一篇稿、打造一堂课、影响一批人”,不断站上讲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八年来,我陆续开发并主讲从毛泽东诗词看中共党史、习近平的知青岁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岩精神重要论述等8门专题课程,累计撰写了40余万字的讲稿,先后获得重庆市第二批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重庆市党校系统教学比赛一等奖、重庆市党校系统精品课等教学荣誉。主动探索总结课程研发和教学规律,梳理了专题课程打造“十步法”,在党校、干部学院系统进行了交流分享和教学展示。近年来,重庆红岩干部学院将“四梁八柱”课程体系建设作为头号工程,我具体参与这项工作。这些教学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党校光环、党校培养和党校教授指导。

二是科研资政出成果。“科研决定水平”“咨询决定地位”,在党校老师的鞭策下,我坚信小平台也有大作为,积极参与申报各类科研项目,勇于尝试,推出精品。工作以来,主持完成省部级、厅局级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国家级报纸理论版和核心期刊12篇。主持主笔的决策咨询报告获中央领导、省部级领导重要批示,获得重庆市发展研究奖等学术奖项10余项。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提高教学的理论说服力、政治感染力有重要帮助。

三是理论宣讲有声誉。“宣讲决定声誉”,积极参与各项理论宣讲活动,入选共青团中央党的二十大精神青年宣讲团成员、共青团重庆市委青年讲师团成员等,走进高校、深入基层开展理论宣讲。应邀在七一客户端开设理论专栏,常态化推出理论短文和评论文章,获得较好反响,获评重庆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

四是挂职锻炼重提升。人生的每一段经历都是一笔财富,工作以来,先后被抽调到重庆市委党校教务处和沙坪坝区委办公室(研究室)、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参与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重要工作,加强了对党政机关运行规律的认知和理解,进一步提高了公文写作能力。这些工作经历非常重要,让我教学科研更有底气、文笔更有水平、素材更加鲜活、表达更贴实际。

一生党校情:嘉陵江水深千尺,不及党校培养情

党校研究生,这是一个符号,也是一个标志,界定着一个阶段。我总体感觉,在党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后,获得了升华和净化,达到了脱胎换骨、人生蜕变。此后,如果说包括我在内的很多研究生校友走向成熟、取得成绩、获得认可,都是源于此、获于此。

一要感激母校,感谢母校的平台。重庆市委党校硕士研究生培养号称有“七大优势”。毕业8年来,如果说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党校的平台、党校的光环。正因为在党校的平台里,我们与良师益友同行;正因为在党校的平台里,培养了我的党校情怀;正是因为党校研究生的光环,我们获得社会较高评价。

二要感恩导师,感谢导师的培养。导师陈建先教授对我们“精心培养、呕心沥血”,平均两天一次见面交流、每周一次的科研安排、每月多次的师门聚会,近二十多次的社会调研,学术上的启蒙引导,生活上的关心启迪,实践中的经验传授,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导师豁达的人生态度、独特的思维方式、深厚的学术功力深深地感染着我、影响着我。

三是感谢师友,感谢师友的教导。学习期间,以周学馨教授为代表的30余位不同领域的党校专家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本年级18位同窗,在学习上相互鼓励、生活上互相帮助、研究上相互启发,共同成长进步;同门建立了“博弈苑”微信群,常态化分享工作成绩、交流生活感悟,师兄师姐们的优秀成绩激励我们不断进步。

四是感悟自己,感悟自己的拼搏。工作以来,始终坚持“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初心,坚持“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太忙就挤、不懂就钻”,坚持从全局谋划一隅、以一隅服务全局,坚持瞄准精品、打造精品、磨砺精品,做好了自己的事、办好了领导交办的事、办好了团结协作的事,为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奉献了青春热血、贡献了智慧力量。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不断实现人生价值,当选为重庆市青联委员,被聘为重庆市“青马工程”导师。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我们迈入重庆市委党校的那一刻起,我们已然深深打上了党校烙印。不忘党校恩,不改党校心,一生党校情,我们将一以贯之、一如既往、一往情深,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提出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潜心治学、虔诚问道、悉心育人”和“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等要求,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立足岗位、敬业奉献,敢想敢为、善作善成,心怀感恩、砥砺前行,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母校、无愧于自己的饱满人生。

本文系作者在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教育20周年优秀毕业生代表座谈会上的发言。

作者简介:王超,重庆红岩干部学院副教授,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研究人员,是重庆市“青马工程”导师、重庆市青联委员、共青团重庆市委青年讲师团成员、重庆市青年研究学会理事等,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党建、毛泽东诗词和红岩精神教学与研究。

编辑:刘桂池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