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基层书记话基层治理|程灿:以家门口为突破口把社区工作做“到家”
作者:胡梦元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7-04 10:59:58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重庆市南岸区长生桥镇桃花桥社区党委书记程灿对习近平总书记这句重要讲话深有体会。
近年来,桃花桥社区党委时刻牢记人民的利益至上,将群众的小事当作社区的大事来办,以家门口为突破口,把社区工作做“到家”。
南岸区长生桥镇桃花桥社区成立于2002年,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社区,95%的居民为征地农转非安置人员,小区建设有“怪圈”、小区治理有“困境”、小区服务有“难题”,怎么“破”?程灿介绍,社区党委一直秉承社区既不能大包大揽当“物管”,也不能不闻不问真“不管”的原则,先后解决13个小区停车难、12个小区无休闲场所、11个小区绿化不够、8个小区消防通道堵塞等问题,真正做到用心、用力、用情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在家门口。
建好“家门口的党支部”,建设“到家”
为破解“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桃花桥社区持续深化由党组织牵头引领,厘清各方责任、带动共同参与的“131”自治机制。
“14个党支部全部扎根在小区,组织群众依规有序、民主选举产生居民议事会、物业自管会、监委会,支部身影贯穿民主协商全过程,让居民切身感受到支部工作和自身利益高度一致,支持、信赖、依靠党支部。”程灿说,如今,社区自治组织中党员占比达63%,确保了社区治理的正确方向。
以前的长生雅苑小区,因道路狭窄和占道停车,居民上下班要在小区门口堵一两个小时,多次发生消防车进不去小区的情况,居民怨声载道、频繁上访,家门口这区区几百米,凸显出社区治理的普遍难题。
为解决该问题,长生雅苑党支部组织物业自管会、全体党员、单元居民代表共同协商这条路修不修、怎么修、修了谁来管等一系列问题,居民对小区支部“路”转“粉”,以93%的支持率一户一票通过整治及管理方案,并筹资1.5万余元平整场地,主动清移僵尸车、拓宽行车道、出工出力增设车位300余个,小区门前堵车堵心的回家路成为井然有序的畅通路。
培育“家门口的好党员”,治理“到家”
为破解“干部干—群众看—不参与—只挑刺”的困境,桃花桥社区持续开展小区党员“双亮双见”行动,激活党员细胞先进性,坚定群众跟党走的信心。
一方面,党员主动亮身份,让群众“见人”。在小区公开栏公示组织架构,在楼栋显眼处亮明小区党员身份,在小区院坝空间开展组织生活,让群众随时看得到党员、遇事想得到党员、难处找得到党员。
另一方面,党员主动亮作为,让群众“见心”。“我们成立了12个党员志愿服务队,连续10年每周坚持开展‘走进星期二’党员志愿服务,5年来每晚都自发开展‘党员在身边’夜巡护家活动。”程灿说,通过党员行胜于言的感召,居民从“站着看”变“跟着干”,曾经的阻工居民成了自治“带头人”,曾经的“老大难”成长为新党员并被推选为小区党支部书记,带领小区从远近闻名的“问题大院”变成心齐气顺的“和美家园”。
搭建“家门口的办事厅”,服务“到家”
为破解“各管各—力量散—人难找—事难办”的难题,桃花桥社区深入推进党建统领“1+3+10”网格化服务,做到人进户、户进楼、楼进网格。
为了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事,社区党委将小区治理从“网格”划小到“楼栋”,全覆盖开展“红岩先锋·栋情服务”,构建了“社区党委—小区网格—楼栋管家”一竿子插到底的治理体系,推选出129名“楼栋长+贴心管家”,向居民发放6000余张网格连心卡。“我们在楼栋开展了‘双亮双赛’活动,亮服务身份、亮服务职责、赛楼栋之星、赛楼栋益事,这样可以让居民随时看见楼栋事务‘有人管、谁在管、管啥事’。”程灿说,他们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群众。
桃花桥社区在基层治理过程中,秉承“党建引领、家人治家”理念,在家门口守护居民的小幸福,形成了“社区是我家、我爱我的家”的广泛共识和感情共鸣,如今环境更美、人心更顺,让群众家门口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编辑:胡梦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