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文学|倾一生,专一事

——《我在故宫修文物》读后感

作者:汤雪晨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7-10 16:29:04

一直很喜爱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也很喜爱逛各类博物馆,当看到这本书时,仅仅是书名中的“故宫”“文物”,就已经深深地吸引了我。一道宫门,两重天地。在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还有这么一群匠人们,只潜心专注于修复文物,倾其一生,对话千年的故事,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默默奉献。

这本书按文物的类别分为六大部分:钟表室、铜器组、摹画室、裱画室、木器室、漆器室。每一部分仔细描写了各类文物修复的特点,各位老师傅和徒弟的口述,则是用质朴的语言展现了文物修复的过程,展现了匠人们独特的人生履历,匠人们对文物的热爱与敬畏,匠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仰与传承。书中,有丰富精美的文物图、高清的任务图、现场工作照以及部分珍贵的老照片,文图丰茂地再现了故宫传承几百年的文物修复历史,以及在故宫深处,安静而执着的匠人们。

翻阅这本书,两大主题,久久萦绕我心中。

文物修复是历史与现实的链接。故宫,本就是历史的代名词。故宫在每一位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在这样一座神秘的宫院里,几百年来,匠人们一代一代地传承着修复技艺,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匠人们仿佛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开,沉静下来,只专注于眼前的文物,专注于怎么把文物的每个细节都尽可能地复原出来。对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匠人们来说,要真正做到沉心静气、凝心聚神,实则便是一种修行。

文物修复,不是创作,而是按照古人制作的喜好、工序,以古人的感情和古人的方式去感受、体会,从而修复再现历史上的文物。举个例子,匠人们为了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必须耐得住性子,亲手制作修复所需的物料。每日开工之前,从最基础的磨墨开始用心准备。这就要求匠人们必须承担好历史与现实的链接责任。穿过宫门,匠人们不仅仅是生活在现代的人们,更是历史与现实深度融合的交流者、传承者。

文物修复是物质与非物质的统一。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外面世界的聒噪与名利驱使着有些同辈人利用艺术,追求物质。而匠人们却难能可贵地坚持初衷、守住清贫、耐住寂寞,专心致志地沉浸在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里。匠人们从事这项在外人眼中看似枯燥乏味的工作,千百次重复做着同一件事,全凭着一腔喜爱。正因为由衷的喜爱,他们从文物修复中找到快乐,找到成就感。他们每天都有新的理解,每天都从中收获新鲜感。他们为自己营造了固若金汤的精神世界,抵抗红墙黄瓦外的各种诱惑。长时间陶醉在愉悦的精神世界,身心得到滋养。

文物修复是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瑰宝,是用物质的形式,展现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独树一帜的史诗情怀。文物传承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蕴含着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我们留给子孙万代的巨大财富。做好文物修复,深挖文化传统,从历史命运中了解基本国情,运用好我国传统文化,创造出中华文化新辉煌。让故宫里的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把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让中华文明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学习本书,不仅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灿烂文明,更为匠人们倾其一生、择一而专的精神所折服。匠人们的精神,如能运用在我们的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之中,定能促使我们不断提升自我修养,方方面面得到升华。尤其,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更应率先学好用好这种坚定执着、拒腐防变的精神,脚踏实地提升纪检监察工作新质效。

(作者单位系中共重庆市纪委 重庆市监察委员会)


编辑:杨士达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