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时评|基层减负要“减”在关键处

作者:文睿玄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7-12 14:45:20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一系列重要论述彰显了基层减负的坚定决心,一系列为基层减负的举措落地见效。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为基层减负的指示和要求,在推动为“马”赋能、为“车”减负上下硬功、下真功、下实功,在权责事项、文山会海、层层加码等减负关键处上持续发力,破除捆住基层的“枷锁”,让广大基层干部能够轻装上阵,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上来。

厘清权责事项,精准放权赋能,让基层工作效能“强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当前,部分上级部门以“属地管理”为借口,慢慢转嫁责任,把“这件事和基层有关”变成了“这就是基层的责任”,导致基层工作长期“超载”、部分基层干部长期“负重”。要明确权责关系,厘清各部门间、上下级间的权责归属,建立健全务实有效的权责清单,搞清楚基层“该干什么活、能办什么事、应担什么责”,对基层无力承接的事项及时上收,让“超载大车”及时“卸载负荷”。要强化资源保障,本着权责一致、能放则放的原则,推动资源资金、管理权限、人财物等向基层一线倾斜,赋予基层干部与其服务范围相匹配的职权和资源,让基层干部有力做事、有人做事、有权做事、有心做事,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清理文山会海,坚持靶向纠治,把基层工作质量“提上来”。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通报的典型案例来看,“文山会海”一词出现的频率较高,成了困扰基层的“顽瘴痼疾”。一些地方和单位“老问题”出现“新花样”,“文山”变种、“会海”翻新,此消彼长再度捆绑了干部的手脚。文山会海之所以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病灶在于部分领导干部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的思维定式作祟,在关键时刻还能作为被问责追究的“挡箭牌”。要在制度上使劲,大力倡导文会新风,不把开会、发文列为考核评价的重要构成元素,禁止简单化、形式化的“工作留痕”要求,并及时把问责的“板子”打到位,进一步铲除“文山会海”的滋生“土壤”。要在整治上发力,坚持“治标”与“治本”、“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开展整治,严防出现 “松一阵、紧一阵”“一阵风”现象,提高为基层减负的力度和效度,真正减到基层干部的心坎上。

破除层层加码,转变工作作风,将基层工作负担“减下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将“在督查检查考核等工作中搞层层加码、过度留痕,增加基层工作负担”等行为纳入处分范围,为“层层加码”行为亮明了红灯、拉起了警戒线。层层追加任务指标、层层压缩完成时限、层层签署责任状等加码行为,背后隐藏的是机械化的考核“指挥棒”和“好大喜功”的自行加压,归根到底在于部分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既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上级指示精神,又主动关心基层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把求真务实的作风体现在行动上,达到既让领导满意又让群众满意的效果。用好考核“指挥棒”,要坚持从实处入手、用实绩考量、凭实干说话,清理重复、无意义的考核指标,力戒重“痕迹”轻“实绩”、重“材料”轻“成效”、重“会议”轻“落实”的不良倾向,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让干部轻装上阵。

编辑:石俊豪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